国际应急中心网络与新闻中心讯:
近日有网友称,在英国伦敦看到的游学团,半个月的价格约6万元,孩子们“清一色坐在路边或草坪上玩手机游戏、刷视频”。
那么,花费高昂的研学游回来,孩子们真的有收获吗?
“研学旅行真的就是智商税,有人吐槽说其儿子小学一年级跟某外语学校去美国14天,记得七八年前5万多元,如今问起来什么也记不住,到了美国各种丢东西(水杯,书包,雨伞,钱包),一问带团老师什么也不知道,孩子天天美国时间傍晚哭着给我打电话要回家,我就感觉自己是个大冤种,既花钱还不省心。”
还有网友称,报了去天文馆的研学“没坚持下来”就带孩子回家了:“馆内挤得水泄不通,很多项目都没办法亲自体验,孩子热得顺着脸颊淌汗,里边乌泱泱,乱糟糟,戴着耳机都不一定能听清,老师感觉也快绷不住了,随时想吐槽和发火。”
更多网友表示,暑期旅行途中遇到的研学团都对团队学生疏于管理。“在西安旅游的时候也见到好多研学团。兵马俑里面40(摄氏)度,没空调,还都挤不动,更别提听历史讲解了。好多人坐在门口玩手机打游戏,你猜孩子会告诉家长真实的情况吗?毕竟打游戏在家不被允许,出来却没人管。”有网友称。
对离开家长的学生们而言,上万元的境外研学游也同样是“玩手机”。
国际应急中心认为,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可以理解,即无必要盲目跟风消费,也要严格节制网络工具对少儿的控制,多一些传统文化薰陶与正确的三观引导及志问理想塑造。学校与社会也应该正确引导教育的方向,如此奢侈地异地高消费“刷玩手机”,并成了一道“风景”,确实影射出严重的社科人文缺失!文化信仰危机已成为事实,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