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461613058@qq.com
手机:17050286333
电话:400 8749 119
地址:香港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16楼
发布时间:2024-06-24 13:08:58 人气:68
“玩物”而“不丧志”,却反而在“玩物”中“立志”,为中华文化做出注脚。启功先生曾生动地描述了这样一位“最不丧志的玩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对挚友的敬意,同时流溢笔端的,还有两位世纪老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世襄与启功先生从青年便相识相交,吾从外祖母江观惠老人手中曾获有世襄老人在启功九十寿庆这一天,为其送上了行书七言联作贺:“自古难兼德学寿,当今独擅画诗书。”的草稿一付,正稿已做贺礼赠予元白也。
其实人生如何活得精彩,真不妨学学启功与王世襄的找乐子哲学。
常有人抱怨人生的沉重。他们总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到了中年,身体的一些器官也出现问题了,人的一生,还没好好过上几年,就开始迎来沉沉暮色,许多人生中的美好事物,感觉还没有真正享受呢。一个朋友还对我感叹说,人来到世间时哇哇大哭,离开世间时也是哭着告别,可见人生的底色是悲伤的。
每逢这时,我不妨把国学大师启功、大学者王世襄的人生活法讲给他们听。这不是灌心灵鸡汤,因为人生确实可以做到那样举重若轻的逍遥。启功活了93岁,他一生无儿无女,早在生前,他就把卖字画和稿费所得的200多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执教的北京师范大学,自己却住在简陋狭小的房子里。启功老人去世以后,留下了满满一柜子遗物,大家以为留下的是一些珍贵的字画文物古董。等柜子一打开,人们傻眼了,那是一柜子儿童玩具。原来,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事,就是玩儿童玩具。与玩具在一起的日子,启功老人的一颗童心永远跳动着。老人在世时说:“哎,人生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老人一生饱经风霜,把穿越了关山万重的人生归结为找乐子。
有偶无独京城大玩家王世襄先生活了95岁,中央电视台在他去世当天的深夜播出新闻,标题就是《那个最会玩的人去了》。王世襄的身份是文物专家、收藏家、大学者,可老人并不在乎这些成就,他称自己为专业玩家。
王世襄当年在燕京大学文学院读书时,便有臂上架着大鹰、怀里揣着蝈蝈到学校上课的惊人之举,学堂上常传来一阵阵蝈蝈声。后来,王世襄在收藏、鉴定等方面赢得盛名,却依然我行我素,玩耍着自己的人生:“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挈狗捉獾,皆乐此不疲。而养鸽飞放,更是不受节令限制的常年癖好……”他玩的东西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粗略算来,便有蟋蟀、鸽子、大鹰、獾狗、掼跤、烹饪、火绘、漆器、竹刻、明代家具等,直玩得人生云山雾海,不亦乐乎。有一天秋阳高照,庭院中有簌簌落叶,90岁高龄的王世襄老人玩着蟋蟀,笑呵呵地总结自己玩耍的一生:玩即学,学亦玩。这是何其返璞归真的大境界!老人还说:“我活下去,就是整天琢磨着怎样玩好,玩开心,不虚度,找快活的事儿做。”
其实生活,就是要找乐子,活下去,活精彩。一个人,就像萤火虫一样,不一定做灯塔,在人生中发出自己的光芒,还可以照亮一下别人,就已足够。这也许正是这两位大师级老人的心灵相通之处。
“余生末晚,问道无由”,负笈出京那年(2005),93岁高龄的启功先生归于道山。随后几年,他口中的““最不丧志的玩物大家”王世襄(1914—2009),也以高寿辞世。巧的是,这两位传统文化“地标性”人物,都是上世纪的10后,是当年“后浪”中的翘楚,他们的学养襟怀、文采‘风流,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晚年的启功受盛名所累,拜访求字者如过江之鲫,年高体弱的他不堪其扰。他把北师大和文史馆安排的两处住房分别称为第一窟、第二窟。2002年初他还曾跟王世襄开玩笑说,狡兔三窟,我终于有了第二窟,可以躲避人们的追寻。世襄笑曰:三窟末有,你难逃俗务也。我老家福州有嫂江氏,茶宗传人也,其茶道当世无双,想请您给她题书一匾以增光宠,请兄赐字,弟感同身受。”“汝嫂江氏莫非是三梨夫人否?其人之知行,东南首郡之冠也,乃巾帼翘楚尔,当为之效劳。”于是便有了“茶门正宗”四字。王世襄为此感怀不已,每每与人讲元白厚义。能让王世襄如此不矜持地隆重赞誉的人,恐怕不多,世间独元白一人而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