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 8749 119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400 8749 119
国际应急中心

邮箱:461613058@qq.com

手机:17050286333

电话:400 8749 119

地址:香港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16楼

微言精解三字经

微言精解三字经--14

发布时间:2024-07-28 10:37:53 人气:32

第十四讲: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微言诗曰:

        诗亡作春秋,褒贬识善恶;

        公羊与左氏,谷梁弥六合。

        孔子认为《诗经》的精神,是非常美好的。所以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但是“诗既亡,春秋作”。《诗经》中美好的精神,为什么会灭亡呢?传说中导致周王朝衰败的美女褒姒,是否真有其人?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又是怎么回事?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编订《春秋》的?《春秋》中寓褒贬、别善恶的重要作用,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后来的人们常把“春秋”作为史书的代名词,但为什么这部史书叫《春秋》而不叫《冬夏》?《春秋》还有一个名字,叫《麟经》。这里面有又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孔子认为,他在编订《诗经》的过程当中,他心中有一种哀怨,他觉得里面反映好多这种血淋淋的故事,好多伦常之变,孔子认为天下大乱了。那么,面临这样大乱的世界,一个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的孔子,一个手中只有刀,那个时候还不是笔,只有刀和几块竹简的孔子,他有什么办法来应对这个大乱的世界呢?他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个办法,编订《春秋》。所以《三字经》以后接着讲: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诗已经完了,所以孔子就作了《春秋》,作了《春秋》是为什么呢?并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这一段历史,而是把褒贬之意,把他要表扬的,要批判的东西,包含在《春秋》里,把他对善良的、丑恶的这种区分蕴含在春秋里。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诗既亡”,难道诗歌都没有了吗?我们今天不还是能够看到这 305首诗歌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孟子里有一段话“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实际上是指诗的精神,就是我们前面讲到过的诗教的精神亡了。这种美的东西、善的东西、柔的东西、和谐的东西亡了。亡了以后,就有一部《春秋》,通过孔子的编订出现在世间。


  诗既亡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从哪个时间开始,从哪一个事件开始标志着天下大乱,标志着诗的精神完了呢?又是一个和女性相关的故事。在中国的传统当中啊,都把各种各样的罪过推诿于女性,毫无疑问这是不对的。接下来的这个故事,它发生以后,就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的一页,就标志着天下大乱的开始,就标志着孔子都害怕了,就标志着孔子不得不再来写一部《春秋》,或者编一部《春秋》。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传说褒姒的美貌倾国倾城,是古代中国的第一位大美女,因此也被很多文人斥之为导致周王朝灭亡的“红颜祸水”。那么褒姒究竟是什么样的女人,她为什么会和烽火戏诸侯有关系,又为什么说烽火戏诸侯是天下大乱的开始呢?

  公元前781年,也和我们刚才讲的卫国发生的这两幕悲剧大致相当的年代里,周宣王去世,这是当时最大的王了,周天子,周宣王去世。他的儿子继位,这个儿子是谁呢?就是鼎鼎大名臭名昭著的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他唯一感兴趣的事情跟卫宣公差不多的,到处寻找美女。他有个大夫叫越叔带,劝幽王你应该理理朝政,把心思放正一点。周幽王恼羞成怒,就革去了这个大臣的官职,把他撵出去,撵到荒远的地方。中国的士大夫是有一种精神的,一个人进谏不行,第二个人跟着上。第二个谁呢?一位姓褒的大夫,大臣,他一看你周幽王怎么那么糊涂啊?你连为你好都听不懂啊,他接着进谏,结果又被周幽王关进了监狱。但是这位姓褒的大臣,在监狱里关了三年,被放出来了。为什么放出来了呢?这位大臣的儿子就进献了一个美女给周幽王,周幽王觉得很爽,就把这大臣放出来了。这个美女是谁呢?就是褒姒。看样子这个褒姒是这个大臣的家人,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到民间去寻找来的一位美女,但是把自己家族的姓给了她,叫她姓褒,实际上未必是褒家的骨肉,是民间一位天生丽质的美女。周幽王一见到褒姒,哎呀,喜欢得不得了。但是这个褒姒看来是一肚子苦水,所以整天皱着个眉头,周幽王怎么去讨好她怎么去逗她,褒姒就是不笑。那么周幽王就很着急,觉得我这是天子,居然没办法叫个女孩子笑给我看,很失落,没有成就感。这旁边就来了一个人,叫礁石父,又一个大臣,就对周幽王讲啊,我有一个主意,能够叫褒大美人笑给大王你看一看。周幽王当时觉得天底下最大的事情就是让褒姒笑一笑,没有比这个再大的事了。所以就说,你赶快告诉我。这个大臣就跟周幽王讲,哎,你别忘了,从前为了防备西戎,西边的少数民族来侵犯我们的国都,我们不是在山上造了二十几座烽火台吗?这周幽王说是啊,有烽火台,烽火台怎么啦?因为原来我们跟周围的诸侯国是约定的,只要看见这二十几座烽火台点火,那就说明天子您遭到威胁,各国诸侯就必须带着兵马前来勤王,要保护你。你想想看,你把褒姒带到旁边看着,你叫人点火,点完火各国的诸侯肯定是汗流浃背往这里赶,千军万马在底下赶来赶去,多好玩儿。褒姒肯定没有见过这个场面,她能不笑吗?这周幽王就是糊涂,好办法好办法,赶快点火。


        当时的周王朝地域广阔,但西边的游牧民族经常来侵犯。那时候通讯不便,就建立了很多烽火台。只要周王的烽火台一点燃,各诸侯国就会马上集合军队赶来勤王。昏庸的周幽王,为了搏美人一笑,竟然点燃了烽火台,这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那么烽火戏诸侯的结果是什么呢?

  烽火台的特点是白天点烟,晚上点火。烽火台不是整天点火的,白天点火看不着的。所以白天点的烟叫狼烟,晚上点火才看得到。所以周幽王就找了个晚上,就点起火来,这一点当然满天是火光了,二十多座烽火台点起来。临近的诸侯看见烽火,赶紧带着兵马,全副武装就往京城赶。赶到京城一看,听说大王在山上,那以为大王已经逃出京城躲到山上去了。赶紧带着兵马又赶到山上,结果一看,怎么一个人没有啊。听见山上奏着音乐,唱着歌,一点事没有。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时候周幽王就叫人跟他们说,哎呀诸位辛苦了,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别在这儿待着了。诸侯们这一想,这上了天大的当,要动员全国的兵力赶过来了,上了一个大当,很愤怒,但是怒不敢言,因为那时候周天子还是天下共主,只能灰溜溜地带着自己的兵马回去了。褒姒一看,这太好玩儿了,褒姒就嘿嘿一笑,周幽王就大为高兴,就重赏了出主意的礁石父。周幽王是个很昏庸的王,任命一个非常不好的一个大臣主持朝政,引起了国人的怨恨。这个时候,他太宠爱这个褒姒了,又听信了褒姒的话,废掉了自己的王后和太子,把褒姒正式立为皇后,立褒姒之子叫伯服,立他为太子。原来的皇后和原来的太子就逃回了自己的国家申国。公元前772年,申侯想我这个嫁过来的女儿又没什么过错,你凭什么把她废了。我的外孙也没过错,本来是太子你怎么把他废了。很生气就联合犬戎,犬戒西北非常彪悍的少数民族,就开始进攻西周。周幽王这一看,怎么办,点火。赶紧点起烽火,那这一下诸侯谁也不来了,狼来了叫第二次。我上次来跑一次,就换你褒姒笑一笑,我汗流浃背又回去了,你这次再点火我知道你干嘛?所以诸侯谁都不来,一个救兵也不到。京城的兵马本来就不多,这下子只有一个人叫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下,但是这个人兵马太少,而且一出去就被叛军乱箭射死。京城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杀,就是出主意点火一笑倾城、一笑倾国,真是倾城倾国,把国家都给弄掉了。出主意点火的这个人也被杀了。褒姒被掳走不知所终了。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虽然博得了美人一笑,却失去了作为天子的信用,最后导致了国破身亡的结局。周幽王虽然死了,但周王朝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但为什么说从此就天下大乱了呢?

  原来被废的太子就被立为天子,就是周平王。周平王把都城迁到了洛阳,这就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周幽王之前叫西周,周平王把国都迁到了比较靠东的洛阳,所以这以后叫东周。东周就是开始于公元前770年,东周分哪两个阶段?春秋战国。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什么?四个字:天下大乱。为什么?没有人再拥戴你周天子了,你周天子没了,就是一个傀儡啊,接下来就是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整个中国就在战火当中,连统一的象征都没有了。东周虽然还有周天子,但是号令不行,政教不修,这个天子好像没有一样,各国诸侯怎么会把这样一个天子放在眼里呢?谁都不理他。于是各国就不采风了,采风这个制度就完了,国风就没了。那些诸侯国也不去拜见周天子了,大雅完了。周天子也没有诸侯来宴请了,谁都不来看他了,小雅完了。谁还会在意去祭祀自己的祖宗呢?乱世啊,庙都没人管了,颂完了。风雅颂都完了,诗歌的精神就亡了,所以叫“诗既亡”。“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到了这个份上完了,世道乱了。乱到什么地步呢?邪说暴行,各种各样非常邪恶的学说,完全不以真善美为追求的学说,开始横行。暴行,那没有规矩了,周天子完了,没有规矩了,谁也管不了谁了,暴行,满眼皆是。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于是“孔子惧,作《春秋》。孔子害怕了,“作春秋”,所以叫“诗既亡春秋作”。孔子没有什么办法,他就是一介文人,一介书生,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编订《春秋》。

  周王朝名存实亡,诸侯争霸天下大乱,《诗经》的精神已经不复存在了,于是孔子开始编订《春秋》。《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所以后来的人们常把 “春秋”作为史书的代名词。但这部史书为什么叫《春秋》不叫《冬夏》呢,又为什么说孔子是编《春秋》,而不是说写《春秋》呢?

  为什么说孔子不是写《春秋》,为什么说《三字经》里边的春秋作,这个“作”,不能理解为今天的写,只能理解为今天的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知道,《春秋》实际上是先秦时代再早的时代,孔子以前的时代都已经有的一种书,是一种编年体的一个史书。为什么叫《春秋》不叫《冬夏》呢?我可以叫《冬夏》啊。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都有它的道理。为什么?古人特别重视春秋两季,为什么,春天播种,秋天收割,所以就用春秋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就好像我们去买东西,没有人说买南北的,你可能说,我要买南北也行了,为什么叫买东西,不叫南北啊?因为东西对应的是金木,南北对应的是水火,过去买东西拿个篮子,买块金子,买个金属买个木头,我可以拎回去,你能买一篮子水和火回去吗?所以叫东西不叫南北,这有五行学说在里面的。所以古人的一些称谓都是有它背后非常特别的哲学思想,不是随便的。

  那么孔子是怎么修订《春秋》的?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和标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下断语,做评价,希望以此来确定是非、善恶的标准。希望通过历史来确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孔子已经没有办法,他只希望通过自己给后人留下一种标准。在这样的乱世里面,孔子最担心的是是非的标准都没了,善恶的标准都没了,将来的后来的人,连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都分不清楚了,孔子觉得这才是更大的事情。所以《三字经》讲“寓褒贬别善恶”,它每个字都有它的立足点,都不是随意讲的。别善恶还好理解,因为我记一件事情,我把一件好事情记下来。比如这个人拾金不昧,我一般认为这个人总归是好的。这个人捡了十块钱,自己给贪了,怎么都是坏的对吧。所以“别善恶”我们还好理解,怎么去“寓褒贬” 呢?怎么把褒贬能够蕴含在一部历史学的著作里呢?孔子又是怎么做的呢?那就是春秋笔法。我们过去经常讲春秋笔法,什么叫春秋笔法呢?


  《春秋》与在此前的各诸侯的史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有着寓褒贬,别善恶的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春秋笔法体现出来的。那么什么叫春秋笔法?其实就是用最简洁的、最平淡的带个人感情色彩的文字,寥寥几笔,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结论。孔子在这方面用词极其讲究,比如弑,古人关于杀人有好几种说法,弑就是一种说法。如果孔子讲甲杀乙,那么这个杀呢,这里头估计孔子也不去分辨到底是甲对还是乙对呢,就是一个事实,叫甲杀乙。但是如果叫甲弑乙,那甲一定是有罪过的,甲一定是错的,乙是对的。因为弑是指以下杀上,以小辈杀长辈,以坏人杀好人,这一个字褒贬就出来了嘛。只要是弑我就知道谁对谁错了。比如说用讨,比如说甲讨乙,那就说明甲是有道理的,因为讨是以有道伐无道,甲讨乙一定是乙有问题,甲去讨伐他。这个就叫春秋笔法。据说孔子《春秋》一个字的评语,既可以表彰伟人,也可以将乱臣贼子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个话又是孟子说的“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铖。”《春秋》只要有一个字赞扬你,你荣耀得不得了,就好比穿上国君赏赐的华贵的服饰。一字之贬,严于斧铖,如果他在《春秋》里面对你有一个字贬斥的,对你有一个字批判的,这个罪过比被斧子砍脑袋还惨,比死还难受,因为你死是一时一刻的,你现在死了接下来什么事情我不知道,但是你可别忘了,你的臭名就留下去了。你在人间活80岁,死了,你的臭名后面三千年还在传播呢。你死了不要紧,你还有子孙呢,子孙也抬不起头来的,所以叫一字之贬,严于斧铖。所以孟子讲“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把春秋编好了以后,乱臣贼子都害怕,老想去打听打听孔子怎么说我的,里边到底对我是褒还是贬,还是孔老夫子把我给忘了,忘了也不错。这就是孟子的话。当然,真的要去和我们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去考核的话,恐怕未必。真正的乱臣贼子谁怕你“春秋”两个字啊,这只不过是儒家的一个理想,儒家传统的一种梦想,一种美好的梦想,希望文字具有天大的力量,希望灌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文字,有至高无上的力量,这是一种希望而已。

  《春秋》还有一个非常文雅的名字,叫什么呢?叫《麟经》,这个大家知道的不多,麒麟的麟,叫《麟经》。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呢?这里边有一个令人哀叹的故事,而且也是标志着中国一个时代的结束。孔子作《春秋》用心良苦、寓意深刻,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春秋》之中感悟到孔子对那个时代各种事物的鲜明态度。但《春秋》为什么又被称为《麟经》,这里面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标志着中国一个时代的结束呢?


  鲁哀公十四年的春天,孔子正好70岁,正好在修订《春秋》,中国的传统,儒者是什么都要懂的,孔子当然是懂的了,最起码在当时老百姓的心目当中,孔子是知识非常渊博的。当时有个猎人就扛着一只怪兽就去问孔子,说我打到个什么东西。孔子一看,眼泪就流下来了,孔子就哭了,哀叹道,这是麒麟啊。说麒麟啊麒麟啊,你到这个乱世来干什么啊,你怎么会到乱世出现呢?麒麟是中国传统当中一种神兽,非常吉祥的一种兽,它只会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太平。孔子认为这个时候天下大乱是乱世啊,你麒麟没事在乱世的时候跑过来干什么啊,这不被人打死了吗?孔子就哭了,也正因为这只麒麟被打死,孔子就停笔,《春秋》就没有再编下去了,就停在这一个时间上,《春秋》就编到这个时刻。两年以后,孔子去世。《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那是公元前的722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就是麒麟出现的那一年,那是公元前的481年,公元前的479年孔子去世。记载了鲁国12位国君在位242年间各个诸侯国的历史,这个242年,就因此被称为“春秋”。这个242年原来只不过是东周历史当中的一段,没有专门的名称,就因为《春秋》被称为“春秋”。我们都知道,这个年代的古书,都是写在或者刻在竹简上的,又有所谓春秋笔法的限制,所以文字非常的简略,简略到什么地步诸位,整部《春秋》,记载242年的历史,整个字数一万八千多字,也就是说平均每年不到80个字,平均每个月不到7个字,平均每个星期一个半字不到,《春秋》就简略到这样的地步。

【原文】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春秋》作为一部史书,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短短的《春秋》读起来却十分难懂,所以就有后人为《春秋》作注释,也被称为作传记。那么历史上主要有哪三个人写的传记,这三个传记又各有什么特点呢?

     《三字经》的作者非常明白,你仅仅去看一万八千来字的《春秋》,你是没法看的。你必须根据后人的注解,后人的解释,才能阅读《春秋》。那么在汉代,讲解《春秋》的主要就是这上面讲的三家,《春秋公羊传》的作者叫公羊高;《春秋谷梁传》的作者叫谷梁赤,都是属于今文学派,它们比左传都要晚一百来年。

          按照宋代学者的说法,《公羊传》和《谷梁传》是传义不传事,也就是说它偏重于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春秋》里面当然有很多微言大义,我们不是讲春秋笔法吗,《春秋》里面有褒贬、有善恶,它是解释它的意义的。《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解释它的意义的,它的重点不在于补充《春秋》背后的历史故事,它主要是来阐释《春秋》所特有的道德的意义、评断的意义、是非善恶的意义。


  但是《左传》不同,《左传》属于古文学派,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事实,来说明《春秋》的笔法,并且补充了好多《春秋》里面没有记载的史实,所以《左传》特别受到史学家的重视。《左传》的作者大家一般都知道,是左丘明。这个左丘明本身是鲁国的史官,他在鲁国当官的,就是负责历史的,和孔子的关系是什么呢?亦师亦友,他跟孔子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弟子和老师的关系。他当然很尊重孔子,把孔子当老师,但同时也像朋友一样交往。孔子未必把他当学生,两个人是差不多的。所以他主动来接过孔子的工作,为《春秋》作传,而作传的时候,左丘明已经失明,他是盲人,左丘明在作传的时候是盲人。《左传》是由他口授,嘴上解释,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书的。《左传》以叙事为主,文笔生动,渲染表达能力极强,几千年来吸引着无数的人。特别是什么呢?“春秋无义战”,这是非常有名的话。春秋战争很多,但是没有哪场战争真正有道义的。就是你打来打去,我打来打去,只不过是为了争霸,所以《左传》描写战争场面的文字特别有名。《左传》还特别擅长刻画人物,比如它描写晋文公、描写楚灵王,都是千古之笔,人物性格都非常的丰满,曲折复杂,这对后来中国的小说都产生了根本的影响。经讲完了,《春秋》是《三字经》所讲的最后一部经。那么接下来应该读什么了呢?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 8749 119

微信咨询
国际应急中心
返回顶部
X国际应急中心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16651680333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