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 8749 119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400 8749 119
国际应急中心

邮箱:461613058@qq.com

手机:17050286333

电话:400 8749 119

地址:香港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16楼

您的位置:主页 > 文化应急 > 非遗大抢救

非遗大抢救

非遗大抢救:《集成创新,可治百病!》 ——走访一代名医夏金陵

发布时间:2024-08-08 08:13:57 人气:90

       中医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上的,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它的好处有很多,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点上。那什么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呢?

       在淮安楚州名医夏金陵的家里,他向我们介绍说:简单地讲就是把人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认识和分析疾病时也从整体出发,将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治疗上也注重整体调节的方式,旨在恢复患者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而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辨证论治又为何物呢?即辨识证候,是识别患者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的过程。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方法,决定了中医治病绝非针对某一症状采取具体对策的对症治疗,也根本不同于用同一方药治疗同一疾病的单纯辨病治疗,而是一人一方,分别论治。   

      中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医学与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必然存在不足之处。我从不认为西医不好,它有它的好处,自然也有它的短处。患者在求医问药时不应偏听盲信,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这就是我“集成创新”的一个认识原点,取长补短,一切以人为本,以病为准,辨证施法,乃集成之要也。在这种中西兼容思维的基础上,一切以实际出发,以救死扶伤为目标,摒弃私心杂念,一心为病人,科学论证,施以医治方案,可疗世间万疾是也。

       我学医是有机缘的,少时在农村生活艰难,稼穑之苦可想而知,其时是不具备学医的。那我为什么要学中医呢?我想,其目的不外有三,夏金陵这样告诉记者,第一肯定是为了谋生和挣钱。当时无意中接触到先贤医典,触发了深远的兴趣,遂自学中医药典,日久有成,遂挟医技以济世,悬壶以谋生。第二当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兴趣和爱好,中医一学与中华文化脉脉相关,应该说行医五十余年,也是我践行兴趣爱好与孜孜不倦学习国学文化的五十余年。国学浩澣博大精深,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才疏学浅’,越来越觉得要活老学到老,也很希望国人之后生,注重中医,去学中医,并与时俱进结合各方精义,在传统基础上突破思维发展人类医药科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国之学在于少年。我真诚地希望国之后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发展传统、创新传统,特别是在医学方面从小耕耘,日习精进,方可成大器也,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夏金陵说这里又接着说第三,是为了某种责任和理想。 古往今来,第一种无疑是最多的,生存毕竟是人的第一需要!医生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第二种人也有不少,他们探寻中医的由来,他们尝试中药的疗效,他们在发现某种规律以后,他们在发明某种有效疗法或有效验方以后,常常带来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这又成为他进一步研究的动力。第三种人,不是很多。当年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徐灵胎感慨医学“唐宋以来,无儒者为之振兴,视为下业,逡巡失传,至理已失,良法并亡”,而“不揣庸妄”而写了医学宏论《医学源流论》;晚年又因当时医生“全废古书,随心自造,以致人多枉死”而“悲悯填胸,不能自已”,才写出了医医之书《慎疾刍言》。这两位医学家身上透出的就是一种对人类,对科学,对事业的崇高的责任感。他们是第三种人中间的成功者。 第一种人,经过努力,可以练就一手好技术,可以成为一方名医,但如果不努力,情况就比较差了,或半途而废,或为市井俗医,如心术不正,则可沦为江湖医之流。第二种人,带着好奇心而来,带着探究心学习,其必然学得充实,能发明创造者,非他们莫属。第三种人,既然要远大的志向,还要有艰苦的磨炼,同时,还需得到时代的烘托和机遇的垂青。一旦成功,那就是大人物,对中医学的贡献是一般人所无法比比拟的。

       我理解第一种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他们学习实技提供各种条件,同时要不断地去唤醒他们内心的兴趣和爱好。我最喜爱第二种人,作为教师,要努力保护他们在学习中萌生的那种情感,同时,要积极地鼓励和帮助他们去研究。我敬仰第三种人,他们的无私的行动,超常的毅力和勇气,是医学科学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创造的学术成果,是我们继承发扬的基础。他们激励着我们,也让我们不断加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加深对学习研究中医意义的认识。 在我的眼里,欲为良医,第一种人与第二种人的结合最为理想,在这个基础上能出现第三种人,那就是中医界的福分了,而我目前只能做到的是第二种人,我当歇诚努力老骥伏枥,以集成创新之道,医治世间百病。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 8749 119

微信咨询
国际应急中心
返回顶部
X国际应急中心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16651680333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