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 8749 119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400 8749 119
国际应急中心

邮箱:461613058@qq.com

手机:17050286333

电话:400 8749 119

地址:香港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16楼

微言精解三字经

微言精解三字经--8

发布时间:2024-07-28 08:40:17 人气:32

第八讲: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源

凡蒙训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微言诗曰:

         自古十义当讲究,蒙训须要诂句读,

         少小勤习得四书, 国人皆有精神骨。

  《三字经》按序排列讲到十这个数字,这一讲提出十义,所谓的十义,就是十种恰当、正当的交往处理方式。哪十种呢?翻译成白话就是父子之间要注重慈爱与孝顺,这当然父要对子慈爱,子要对父孝顺。夫妻之间和睦相处,夫妇从。兄长必须友爱弟弟,弟弟应该恭敬或者尊敬兄长。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相互讲究信义。君主要尊重臣子,臣子应该忠于君主。这十义人所同,人都应该做到。概括来讲,十义就是父慈,子孝,夫和,妇随,兄友,弟恭,朋谊,有信,君敬,臣忠。


  我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兄友弟恭的故事。这个故事叫赵孝争死,这是一个很悲烈的故事。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有一年,天下饥荒,社会当然就动荡不安了。有一天,兄弟两个正在家里玩耍的时候,强盗破门而入,在家里乱翻。当然,荒年嘛,主要是希望抢到一点粮食。然而赵家一贫如洗,兄弟俩一看强盗冲进来,吓得就直往门外跑,当然弟弟跑得比较慢,强盗一把就把弟弟赵礼给抓住了。抓住以后怎么办?打算把他给吃了。哥哥赵孝本来已经跑得很远了,一看弟弟没跟上来被抓了,就跑回来。跪在这些凶恶的强盗的面前哀求:我弟弟有病,身体瘦弱,身上也没多少肉,而且他的肉也不好吃,你们把他放了。只要你们把我弟弟放了,我身体好,我也比较胖,你们就吃我吧。这是哥哥赵孝在争着替弟弟去死。当时强盗都愣住了,面面相觑,他们哪里见过有这样争着被人吃的兄弟呢?赵礼就在旁边说,是我先被你们抓住的,我如果被你们吃了,那是我命中注定,我哥哥已经跑了,我哥哥有什么罪过?你们为什么要吃我哥哥呢?兄弟两个抱成一团,抱头痛哭。强盗很凶恶,但是也被这兄弟两个的那种友爱之情打动了,所以就没有吃这兄弟两个。这件事情后来被皇帝知道了,就下令褒奖。因为这个是兄友弟恭的最好的例子了。就将这个兄弟两个人的事迹昭示天下。

  至于友朋之道,古人很重视,我们前面讲过。但是大家知道,古人在友和朋之间是有区别的。古人称有同样德行的人,道德一样的,行为操守一样的为朋,同样类别的人为友。就是说我们都是读书人,或者我们都是做官的,这叫友。友不一定德行都一样,友不一定是朋,朋不一定是友,可见传统中国朋比友要好的多,故朋在友先,可见我们传统中无不重视德行和尊教德行。


  《三字经》把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的规矩统称为十义,这对于我们现代人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君臣关系是封建帝王制度特有的一种关系,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理解儒家文化对于君臣关系的诠释呢?我们不要把董仲舒的思想等同于孔子的思想,我们不要把三纲混淆,《三字经》的三纲跟董仲舒的三纲不是一回事。《三字经》讲三纲者君臣义,就是君臣之间要有恰当的方式。孟子有一段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什么意思啊?如果君王把臣子看作是手足,那么臣子就把君王看成自己的腹心;如果君主把臣子看作是犬马,那么对不起,臣子把国君看作是国人,什么叫国人,随便马路上随便谁,路人,我跟你没关系。你把我看成犬马,我把你看成国人,还给了你面子,我没把你看成犬马,我还把你当人看。假如君主把臣子看作是土芥,那么更对不起,臣子就把君看作是寇仇,我把君就看作是我的仇人。请问,这样的学说明明白白的在《孟子》里,你能说儒家学说都是赞成专制的吗?

        儒家文化认为,要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然后再做一个有知识的人。所以《三字经》先把应该怎样为人处世的道理阐述清楚,然后再教孩子们应该怎么读书。就是我们前面讲了的首孝弟次见闻的意思了。传统中国把孝作为百善之首是有道理的,而且在实际当中不仅仅要对生者尽人子之道,父母过世后还要守丧制礼节的。古代还是讲究仪式感的,所以在礼法的制度里面是有一定规矩的。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人死去时亲人中不同身份的人所穿的五种孝服。还有个词,这里顺便提一下,丁忧。

        什么是丁忧?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丁忧”源于汉代。宋代,由太常礼院掌其事,凡官员有父母丧,须报请解官,承重孙如父已先亡,也须解官,服满后起复。夺情则另有规定。后世大体相同。清代规定,匿丧不报者,革职。《汉书.薛宣传》:“宣有两弟明、修,后母常从修居官......后母病死,修去官持服。”《宋史.礼志二八》:“咸平元年,诏任三司、馆阁职事者丁忧,并令持服。又诏:‘川陕、广南、福建路官,丁忧不得离任,既受代而丧制未毕者,许其终制。”清吴荣光《吾学录.丧礼门二》:“丁忧事例。《会典》:内外官员例合地制者,在内(在朝)由该部具题关给执照,在外(在地方)由该抚照例题咨,回籍守制。京官取具同乡官印结,外官取具原籍地方官印甘各结......开明呈报,俱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二十七个月,服满起复。”又“督抚丁忧,不得遽行送印,其任内文卷,择司道一人代行,听候谕旨方准离任。”武将丁忧不解除官职,而是给假100天,大祥、小祥、卒哭等忌日另给假日。法律规定,丁忧人不能租赁私人房屋居住。可见在古代是十分重视用礼制来规范人的,而且十分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树立。

 

  《弟子规》总叙里也有“有余力则学文”的说法,就是说讲仁义道德是很重要,不可不做的事情。做了这些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的话,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了。这实际是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 五礼,二曰 六乐,三曰 五射,四曰 五御,五曰六书,六曰 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诗》、《书》、《礼》、《易》、《春秋》、《乐》。(其中《乐》早已于秦朝焚烧失传,甚至其存在与否都众说纷纭)而现在六艺多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那么在传统中国六艺的内涵是什么呢?何谓之礼:礼者,不学“礼”无以立,《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间婚嫁、丧娶、入学、拜师、祭祀自古都有礼乐之官(司礼), 孔子上代屡为司礼之官,孔子少即习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史记· 孔子世家》,在国家宗庙祭祀方面,古代官方常设太常寺、祠祭署等礼仪衙曹,设立读祝官、赞礼郎、祀丞等礼仪官。如唐代设立有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六个部门,明代则设置太常司,太常司设卿,少卿,丞,典簿、 协律郎、博士,赞礼郎。现代官方则设立外交部礼宾司( Concierge)负责国家之大礼,主管国家对外礼仪事项。涉外酒店则专门设有首席礼宾司职位(Chief Concierge),负责酒店礼宾事务。正式的首席礼宾司职业资格由国际金钥匙组织认证。何谓之乐:有“礼” 则必有庆贺燕飨之“乐”,有庆贺燕飨之乐则必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伴奏,古代政府设立掌管音乐的官吏,并负责负责宫中庆贺燕飨之乐。历史记载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师,相传曾“ 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师襄, 春秋时期鲁国著名乐官, 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唐代的梨园则设立乐官,由梨园教坊使、梨园使、梨园判官、梨园供奉官、都都知与都知组成。 现代音乐则早已发展为一种文化产业。何谓之射:射,“射”乃中国古代六艺之一, 孔夫子在《论语》中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中国古代的“射艺”包含两个主要运动:射箭和弹弓,春秋时期还发明了弩。其中射箭由于在军事和狩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历史上更受人们的重视。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曾经发现了一件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石箭头,这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在开始使用弓箭了。唐代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度,在武举制度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其中五项是射箭,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还有筒射等等。如今的“射”艺,其实应该综容古今,包含现代的手枪、步枪、等实弹射击运动,也应该包括古代的射箭和弹弓,射弩。何谓之御:御,“御”的范围就是驾驶,但是无论在现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驾驶学”和政治、领导、和管理学领域的“驾驭学”。中国古代著名的案例包括“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朝”和“田忌赛马”,这说明,驾驭之术不仅仅是一种斗勇,更是一种斗智,包含对某一问题在运筹学、驾驭学、领导学方面的综合最优化。何谓之书:书,“书”顾名思义,书画艺术,把书画算作一种技艺就错了,中国的书画不仅是一种高雅技艺,更是一种修心养性的工具和法宝,很多官僚寄情于书画,不仅仅是锻炼技艺, 醉翁之意不在酒,留给读者三思吧。《汉书》首先谈到"六书"的具体名称:“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管国子,教之六书,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何谓之数:数,即数学之数,现代已经延伸为“数理化”之数。中国古代数学很早就已经很发达,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以汉代《 九章算术》的出现为重要标志。古代数学家把数学的起源归于《周易》以及“河图洛书”,如宋朝时期著名 大数学家秦九韶说:“ 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爰自河图、洛书闿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该,鬼神之情莫能隐矣。”


  六艺在古代是必须学习的技能,但是在现代已经没有人同时具备了。在六艺中只有书法还是被人们认可和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了,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意义。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延续至今仍为全球华人广泛使用的文字。中国文字在当今世界上的各种文字系统中是绝无仅有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按年龄计算,恐怕有四、五千岁了。因为远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它已经是相当发达的文字体系了。在地球上,只有几种文字比中国文字早,最出名的是在另外两个古老的文化发源地上出生的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已经很发达了,它们记录了古埃及帝国,古代苏末王朝,巴比伦王朝,古波斯王朝……的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不过这两种古老的文字,早在公元前后已经被埋在滚滚黄沙和断垣残壁之下了,是近代的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才使它们重见天日的。它们都是躺在历史博物馆里的文字,是文字的化石了。我们的中国文字也叫汉字,传说中仓吉造字,他创造了文字,当然这只能是个传说。原始时代的陶文,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中国真正的文字,后来又有了金文(也叫钟鼎文),春秋战国时期的石鼓文,秦汉时的小纂,秦末,在衙役狱中开始流行隶书,汉代盛行草书,魏晋南北朝时期 盛行楷书等,这是我从书法课上总结下来 。这些都要分清楚,不可混乱。

        天地间的学问广大无边,如果都要学的话,恐怕真的会无从学起。不如选一门深入,长时期的研究,日积月累便会功夫精深,自然会有所成就,其余的就只要大概知道就可以了。

       书不是随便可以读的,读书写字是需要一点的技巧和基本训练的,“既识字 讲说文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源”,三字经这么说是有极其深奥的意义,读书也好识字也罢都要讲究,读书是需要基础的,要讲究循序渐进追根溯源,那读书都有哪些技能呢?

      训蒙就是启蒙教育,只要是启蒙教育就必须要讲究,讲究什么呢?训诂,那什么叫训诂?现在就有训诂学,这是中文系一个大专业,中国大概总有成百位的训诂学教授吧。那我也臭美一下,我出版这本《微言精解三字经》也算得上是训诂学者了吧?当然这只是往自个脸上贴金一下,当不得真。训诂简而言之就是用当前的话语,来解释古代词的意义。什么叫句读呢?句读就是标点断句。我们知道古书都是这样排下来的,一串,没有人给你做句读,你要读的时候,古人要读的时候,也必须得把句子给点断,不点断怎么读呢?训诂和句读都是大学问。

  先讲训诂。《论语》里面讲这么一件事情,孔子跟一个人叫阳货,这个阳货按照礼节来拜见孔子,可是孔子对这个阳货总觉得有点心里不爽,不大想见他。可是孔子自己是很讲究礼的啊,古人是我来拜你,你必须回拜的,不然就是失礼啊。孔子就琢磨,怎么能够我又不想见他,这个阳货挺烦的,但是他又拜见过我了,我必须回拜,不回拜我失礼,可是最好回拜的时候别看见他,怎么不失礼呢?所以《论语》里就讲,孔子想了一个办法,叫“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什么意思?这里面就有两个训诂的问题,第一,亡也,等到他死了我才去拜他么?那不是,那是亡羊补牢之亡,亡羊补牢不是说等羊死了我围圈,羊都死了还围什么圈?是等羊跑了发现不对,亡羊,逃亡之亡。是离开的意思。等到阳货离开,才去回拜他。把名片一递,我来过了,没见着,不是我的事,我没有不遵守礼节。时间的时怎么讲?什么叫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那大家一定要知道,时间的时大家写繁体字就知道,右边是个寺庙的寺,它跟等待的待一样,等待的待右边也是寺庙的寺。所以这两个字的古音,时间的时古音读作dai,所以实际上这个字就是等待的意思,所以是待到他离开了,我才回去拜他。这个意思就明白了,孔子到底想干什么,咱们就明白了。中国的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语言也在发展变化。用今天的词义去解释古文当然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所以训诂学实际上就是研究如何正确对待古汉语,那么句读对于学习古文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古书没有今天的标点,那么我们要加以句读,所以句读是必须的,但是句读可是一个大技术,大家千万别小看标点古书,弄不好就叫什么?破句,点错了,把一个句子给弄破了。而且不同的句读,有时候会把一句古文弄出完全拧过来的意思,相反的。我接着在《论语》里找例子,很有名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你要把它点断,怎么点?如果你把它点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孔子的话啊,那就是说,老百姓啊,你只可以叫他干活,去差遣他,去驱使他,不可使知之,可不能让他知道道理,多么愚民的政策啊!愚民政策,专制。老百姓就是牛马,你驱使他,道理不让他知道,这就是一种句读法。还有种句读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变成什么?老百姓愿意被驱使的,愿意去干活的由之,让他们去吧,不要打扰他们了。不可使,老百姓不愿意干活的,不愿意听你差遣的,知之,让他知道道理,你给他解释。你看,多好的话。这就是句读的问题了,一句读意思全拧了。

  再举一个例子也很有名: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很有名的话,《论语》里的。人活在世上,一般的解释,也是正确的句读法,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活在世上要喝,要喝水吧,要吃饭,男女,总归希望找到意中人组织家庭,延传祖宗的血脉,养育子女再传下去,要有夫妻生活。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人最大的要求,人之大欲,人最大的欲望,最根本的想法,对吗?这话放到天下都对啊。可是有人出幺蛾子,什么叫出幺蛾子呢?现在当然妇女的地位都提高了,这当然是好事,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妈妈的地位提高?妇女地位提高是好事。但是现在也流行好多女权主义,女权很厉害。有一个理论家她找这个理,说《论语》当中,孔子就是女权主义者。我听这个东西有点玄乎,她说有一句话啊,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我说这个话怎么有女权的意思?她说有啊: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哦,作为一个女人,我要喝水,我要吃饭,我还要一个男人,要有个伙伴,有个丈夫,女人之大欲都在这儿了。这当然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不会有女人这样的双音字,古汉语,这就是乱点。

  因为早期的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便有人故意利用句读,把写作者的原意更改成为自己的用意,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甚至留下许多笑谈。有的借此混口饭吃,也有的借此救了性命。句读怎么会有如此大的作用呢?

  有关句读有太多有趣的故事,我选两个给大家讲讲。有一个穷秀才,穷得不得了。有天晚上呢,就到一个非常富有的朋友家里去,其实呢,想去打秋风,去混顿吃的喝的,因为他太穷了嘛。可富人看见秀才就烦,你老来,我也不愿意理你,也不理他。到了晚上,秀才的晚饭还没有着落呢,饿着肚子,打算再赖一会儿。这个主人赖得理他,扭头就走了。走了以后在桌子上留了一个字条,哪个字呢?“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就这么几个字一串: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一串,当然古人没有标点,他就往上一扔,他认为你秀才应该读懂了,因为这个人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富人的意思是什么呢?下雨天,天下雨了,留客天,下雨天难道就是留客天吗,有个问号: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就算是老天要留你,我也不留你。那么这个富人是这么点的啦,那么他理所当然的想,这秀才也应该这么点,所以富人先走,免得弄得很尴尬。我待会儿逛回来看看你还在不在,逛回来一看,秀才还在那儿等晚饭呢!还没走呢。这个富人一下晕菜,说你是读书人啊,不认字啊,秀才说我认字,我怎么不认字?我给你留的条子你看见了吗?看见了啊。那你怎么不走?我干嘛要走?不你让我别走的吗?那说怎么回事呢?秀才是这么点的: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秀才说我怎么走,我怎么好意思走?你那么客气。这又是句读的问题。

  再举个句读的例子叫慈禧太后和书法家的故事。有一次啊,有人进贡给慈禧太后一把非常精美的扇子,按照规矩,古人没有拿白扇子晃的,白扇子很不礼貌的,一面是画,一面是字,总归要很儒雅。皇太后也很讲究,就找了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写。那么这书法家,在上面写了非常著名的王之涣的诗,什么诗啊?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好,盖上章,给太后送过去。慈禧一看,打开一看,缺个字,这书法家因为马虎,就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给漏掉了,七个字一句的一个绝句,变成第一句是六个字了。慈禧一看,大怒啊,你是臣子,你给我太后写扇子,你还那么不认真,你找死啊?你这不欺君之罪吗?还有,慈禧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她特别怕人家觉得她没学问,你这不挤兑我连这首诗都不知道吗?来人,拖出去砍了,把这书法家给剁了,肯定要杀头的。这书法家一看脑袋要掉了,这很急,就赶紧说,太后且慢且慢,我没有写王之涣的诗啊,慈禧说你这不是王之涣的诗啊?不是不是,我想做一个创作,因为能够更好地向老佛爷汇报,向您请教,这不是王之涣的诗,是我自己根据王之涣的诗,我把它改了一改,创作成一首词,再请太后您指教,太后您英明,果然看出来了。这慈禧当时就被弄晕了,这什么词啊?你念来听听。这人就念了: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多好,一点毛病没有,怎么有毛病呢?那慈禧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啊,怎么杀他啊,这书法家得意洋洋地回去了。这都是句读的问题,都是告诉我们句读对于阅读古书有多么的重要。

【原文】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明白了训诂和句读的重要性,孩子们开始读书了,为学者必有初,我们现代的小学生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有语文课,有数学课,那么古代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是从什么开始学起的呢?

       学习总归有一个开始的地方呀,小学读完了,你就可以去读四书,读四部书。首先要跟大家说明的,尽管我们今天的小学就是从古代的小学这个概念来的,的确如此,但是这里的小学和今天的小学不是一回事。古代的贵族子弟开始上学,这就叫上小学,先学什么呢?生活规范。哪些生活规范呢?《论语.子章》篇里面告诉诸位了:洒扫,应对,进退,先得干点家务活,扫扫地,洒洒水,做一些清洁工作;应对,要对这个来客要应付,这个很难的。应对过去很难的,称呼就很讨厌。你不能称呼说,比如我们今天见到比如我同辈的,我见到你的孩子,很多人说,哎呀,大侄子,你怎么样,很没礼貌,过去要叫世兄,我把自己降一辈,我降到和你一辈,还把你抬高一点点,叫你世兄。你说称人大侄子,人家马上觉得你这个人一点教养没有。比如称对方的女儿,称什么:令爱或者女公子,没有说你闺女怎么样了,这都是大白话。称别人的父母是令尊、令堂,要一起问,问令堂上可安,堂上好吗,那就是问,您的父母大人好不好。再称上一辈的老夫人,老太太,过去老太太是尊称,没有多少人有资格称老太太。这称呼很复杂的,称自己的父母,家父、家母,这都有一套规矩的。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很好的传统,不是繁文缛节,对一个人的教养是有大好处的。一般跟老人家说完话,站起来,我先走了,先倒退着或者侧着身走,侧着身可以,你不能扭头就拜拜,我就走了。这就是过去小学先要学的规矩,洒扫,应对,进退。这不仅是对生活技能和礼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养成。


       你要懂得规矩,这个我们茶宗始祖朱熹的《朱熹家训》里就讲的很明白了。传统中国孩子八岁开始认字要开始学写字,容易吗?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写字啊,今天还有多少人这么讲究啊。接下来我们要讲四书之前,也讲下四书的编撰者就是我们茶宗的始祖宋朝大儒朱熹朱老夫子写字的典故。他老人家是怎么写字的?朱熹小时候,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朱老夫子的父亲朱松,就要求朱熹抄写唐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朱熹那时候还小当然也很调皮,桃花都盛开了,还让我写字,我还不如出去看桃花呢,一走神把这个桃写成了挑,就变成挑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了。父亲回来一检查,也没多说,只是很严肃地说了一句话: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你的心态端正了,你的字自然就正了,你的心不正,那你的字就是歪的或就是错的。朱熹非常羞愧,赶紧自个就把这个桃抄了一千遍,交给父亲,请父亲原谅。这是非常有名的朱熹写桃字的故事,可见古人对写字有多么看重。古人强调一个字写得如何,一个人的字写得如何,是和这个人的修养品德密切相关的。

微言诗曰:

       少年读书先识字,写字先要心端正;

       桃花岂可挑着来,用心千遍方成圣。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因为有了文字,才开始记载了历史。所以古人认为汉字是神圣的,而写字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字,更是一种对人的品格和性情的熏陶和磨练。现在许多人其实没好好写字过,当然时代发展了,科技发达了,有电脑了,不用手写字了。但我想书写还是应该作为一个技能或一门艺术传承和发扬下去。还有现代许多所谓的书法家更没有好好写字,而是哗众取宠地施展各种何谓的书法技艺,并沽名钓誉地冠以什么神州第一禅,中华第一福等称号,一味地标榜自己多么历害多么牛逼,那头衔更是一大堆,让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其实一较真,他们根本就没好好写字,书法就更无法谈起了。

  传统教育小学阶段,还要学习六艺,六种技能。这六种技能,后来我们也不太讲究了,相反在日本,把它给延续了下来。只不过日本把它转化为了八道,把礼乐射艺书数六艺在日本转化成了八道,日本的这八个道,一般认为是中国六艺的某种延续和改变。所以呢,小学阶段主要要学习这些东西。按照中国传统教育来讲,15岁升入大学,那时候没有中学,直接小学进大学。15岁小学进大学,才开始有老师讲解四书,那么四书是哪四部书呢?《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甚至可以说,四书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精神。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 8749 119

微信咨询
国际应急中心
返回顶部
X国际应急中心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16651680333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