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461613058@qq.com
手机:17050286333
电话:400 8749 119
地址:香港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16楼
发布时间:2024-07-28 21:24:21 人气:39
第十八讲: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微言诗曰:
尧天舜日称清明,孝感动天传至今;
德政万古皆仁爱,后世景仰菩提心。
三皇五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而三字经接下来会向我们介绍三皇五帝中的两位,就是尧和舜。千百年来岁月更迭,但尧和舜这两位上古时代的圣王却一直留在华夏民族的记忆中,现在人们常常用尧天舜日来比喻太平盛世,用尧舜之治来作为后世德政的典范。而最为我们炎黄子孙所口碑载道的就是尧将王位禅让给了舜。尧为什么要这样做,舜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尧又是如何考察舜的?在那遥远的尧舜时代曾发生过哪些故事?历史上还流传着哪些神奇传说呢?
根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五帝的顺序是黄帝,颛(砖)顼(需),帝喾(酷),唐尧,虞舜。这里讲的是《五帝本纪》中的后两位尧和舜。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圣王。尧帝,黄帝的玄孙,是帝喾之子,名放勋,号陶唐,中国上古五帝之一。他因为封在唐这个地方所以也叫唐尧。唐在古汉语中有大的意思,伟大的意思。所以这个称号就叫伟大的尧,大尧,这么一个称呼。关于尧的出生,是怎么来到这个人世,依然是传说而且这个传说很奇妙。
尧的妈妈是帝喾的第三个妻子叫庆都,她是伊耆(齐)侯的闺女。庆都非常有意思的是嫁给帝喾后住在娘家不住在夫家。这一年春正月末尧的外公外婆就带上尧的妈妈,当然是未来的妈妈,那时还没有尧呢,就一起坐上一条船在游览。正午时分好好的在浏览时突然刮起一阵大风,迎面天上就卷来一朵红云,在小船上空形成龙卷风,红云在小船上空盘旋。这朵云为什么是红的,因为这朵云里有一条赤龙,一条赤色的龙,外公外婆吓坏了,从来没见过,但尧未来的妈妈庆都一点都不怕,还冲着这个龙卷风笑,外公外婆看着很奇怪但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傍晚时分风住云散,龙卷风散掉了龙也不见了。第二天还是乘着这条船在回家途中又刮起了大风,又出现了那条赤龙。但好像变小了。传说当中只有一丈来长,不像原来那个龙卷风体积那么大。外公外婆这次也不太害怕了,昨天碰到过了今天又碰到了,再加上好像变小了。晚上尧的外公外婆睡着了,庆都却怎么也睡不着。迷迷糊糊中就做了个梦。梦中这条龙扑到了她身上,等她醒过来,传说当中的这个场景实在不怎么妙,说庆都身上留下了很腥臭的哈喇子。这条龙来过了,留下了好多腥臭的哈喇子,身边还留下一幅画,这个画上也到处是哈喇子。这个画上画着一个红色人像,非常怪,上锐下丰,这么一个人,上面是尖的下面是圆的,八采眉长头发,纸上据说还写有四个字,叫亦受天佑。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受老天保佑的意思。庆都住在丹陵,就怀孕14个月生了一个儿子,这儿子生下来庆都想起了这幅画,沾满了哈喇子的那幅画,拿出来一看跟画上的人一模一样。那么帝喾知道了,哎呀,生了个儿子很高兴,但就在尧生下时帝喾的妈妈,既尧的奶奶去世了,当然尧是龙生的了,因为他的妈妈没有跟帝喾住在一起。帝喾是个大孝子就为妈妈也是为尧的奶奶守孝三年。所以尧应该说从小是跟着住在外公家的妈妈,没有在自己父亲身边长大,尧长到10岁时才回到父亲身边。
尧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一位圣王,千百年来凡属史籍经典和民间传说对尧都无不颂扬,尧既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典范,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尧的时代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协和万邦,整个华夏民族一片太平盛世。那尧为什么能把国家治理的这么好?
传说中尧非常礼贤下士,海内政治之所以能够清明,因为他曾经到汾水北岸去拜访过四位有道之士,哪四位呢?方回、善卷、披衣、许由。这也说明他把贤人看得很重,把人才看得很重。尧访问贤人古籍当中记载最多的是许由。尧知道许由很贤明就去拜访他。而许由却到处躲着尧。有一次在躲的路途中许由碰到一个人,那人就说许由你躲什么呀,尧来拜访你又不是什么坏事,尧是个很贤明的王又不是个暴君,你躲他干嘛?许由的回答也很有意思,他讲,尧这个人轰轰烈烈地推行仁义,我怕尧将来要被天下人耻笑。哎,那这个说法就没人听得懂了,一个王推行仁义难道要被天下人耻笑吗?旁边的人就问他道理。许由讲尧以后的后世恐怕要有人吃人的事情发生。为什么呢?许由讲尧现在把他的希望寄托在贤人身上,许由自己也是个贤人啊,我看靠不住,这种想利用一个人的决断来管理天下的想法是危险的。尧只知道贤人的好处不知道贤人会有坏处;只知道重用贤人但他想过重用贤人后面的事情了吗?许由在这里其实是反对人治,推行仁义是你尧一个人在推行,你走了后怎么办?恐怕就靠不住了,恐怕就会人吃人了,百姓就会逃散了。你尧是很谦虚很了不起,找我许由,姑且我也认为自己是贤人,但我之所以是贤人,是因为我知道贤人的好处也知道贤人的坏处,不然我就称不上贤人了。你看,中国那么早就有这样一位人已注意到人治的坏处了。光靠一个人来推行仁义是不行的,是有危害的。
终于尧把许由给找到了,尧见了许由后就讲了这么一段话,古文非常拗口,直接用白话来说:太阳出来了火把还不熄灭,在光照宇宙的太阳光下火把不就是多余的嘛。你看,尧把许由比作太阳把自己比作火把。大雨下过了我还去浇园子,这不是徒劳的嘛?那么也就是把许由比喻成沛然大雨把自己比喻成一勺一勺的水,作为天子我很惭愧,占据这个地位不合适,请允许我把天下托付给先生。如果您接了这个重任天下必然太平。这个尧也很有意思,随时都不想当这个王,随时都想把位子让掉。尧在记载当中他整天想着把位子让掉。而那时的贤人也很有意思,看着这个位子都躲着跑谁都不要。许由的回答是,别别别,你天下已经治理的很好了,你还要我来代替你去做一个现成的天子,不是陷我于很尴尬的境地嘛?天底下人不是会认为我许由很好名嘛,也不干。但尧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这种故事。当然最为中国传统所珍视最为我们炎黄子孙所称道的是尧选择了传贤不传子。尧在位70年,他到晚年已感觉到有必要来选择一个继位的人,他是有儿子的叫丹朱,尧认为他凶顽不可用,他对自己的儿子有很清楚的认识。因此就跟四方贤人商量谁可以来接替帝位,所有人都推荐舜。
尧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在寻找合适接班人的问题上更是不敢马虎,尧决定传贤不传子,想把王位禅让给舜,可舜有没有能力接替尧呢?于是尧在将王位传于舜之前就对舜进行了一番严格地考察,那尧是如何考察舜的呢?
尧也真厉害,先把自己两个闺女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嫁给了舜。姐妹两同时嫁给了舜,把舜变成了自己的女婿。通过自己的女儿来观察舜的德行。看看舜是不是能处理好家务,我想尧是很有深意的,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看你怎么处理,这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结果发现舜处理的非常好。姐妹两对舜都非常倾心,家庭非常和睦。尧又派舜去负责推行德教,就好像派舜去当今天的宣传部长教育部长。用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去推广给人民,向人民做一种教化。结果发现人民都很乐意听从舜的教导。哎,尧觉得不错。不仅如此,尧一看干得不错嘛,就让舜再去总管百官处理政事,而百官又很服从舜的领导,政务无一荒废,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尧又派舜去管理明堂。什么叫明堂,类似今天的国宾馆,也就是类似让他去当外交部长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或宾客,结果发现舜跟这些诸侯都处的很好而且这些宾客都非常敬重舜。最后尧还不放心,命令舜这个官暂时不当了,外交部长,教育部长,宣传部长都别当了,你给我一个人,不许带人,一个人到深山老林里去接受大自然的考验,实际上是派人跟着舜,不然出事怎么办?发现舜在自然界显示出非常强的抵抗灾难独立生活的能力。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全面考察,尧对舜满意了,于是决定把位子禅让给舜。他在正月初一的时候,在太庙,当时的太庙不会像今天太庙这样辉煌了,没准就是个草棚子,一个礼仪的场所举行仪式,禅让仪式。就不是像后来想当然的继承或通过战争去争夺皇位,他是非常彬彬有礼的禅让,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舜。舜接替王的位子也就是天子的位子。
现在人常常用尧天舜日来比喻太平盛世,用尧舜之治来作为后世德政的典范。同时尧舜二人也成为人们口碑载道的一代圣王。然而舜虽贵为圣王,但他却遭遇过常人无法承受的生活磨砺,甚至几次险些丧命。那舜到底经历过哪些磨难,又是如何化险为夷,历史上关于舜都留下了哪些动人的传说呢?
舜,又称虞舜,名重华,字都君,中国上古五帝之一。舜的家世非常寒微,虽然他祖先也是五帝之一,也就是颛顼的后人,但到了他已经五代都是庶人了,庶人也就是平头百姓,没有任何官位和地位,处在社会下层。不仅如此,舜的遭遇和成长经历非常不幸。他父亲叫瞽(谷)叟,是个盲人,而舜的亲身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瞽叟又娶了个老婆。这个继母生了个儿子叫象,大象的象。舜生活在什么一个环境里,按古籍的讲法是:‘父顽母嚣象傲’,父亲非常顽劣,脾气不太好,反正是不怎么样;后母非常嚣张,暴烈;这个异母的弟弟象非常的悖傲,狂傲。他们几个串通一气非要把舜置于死地。但是舜对父母依然非常孝顺,对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的懈怠。也就是谁都挑不出舜的毛病。实际上舜的成长环境非常恶劣。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他时每一次都逃开,躲开了。过了这段时间稍有好转,马上又回到家人身边去履行他作为长子的义务,尽可能地帮助家人。所以古籍里讲:‘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什么意思?就是舜的爸爸,后母和他的异母弟弟想杀舜的时候找不到舜了,当他们突然有些什么事情搞不定,有些什么活太苦太累又想到舜的时候,突然发现舜经常就在旁边,这是史籍中的记载。
舜虽贵为一代圣王,但却遭遇着恶劣的成长环境,不但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还面对着一次又一次致命的陷害,舜是如何巧妙逃生的?经历过一次次的生活磨砺舜又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呢?
因为尧对舜很满意所以就给了舜很多赏赐,赏赐的是什么东西呢,比较细的衣服,细布衣服,牛羊,还赏赐给了一把琴,史籍上是这样记载的。并且由尧出钱为舜修造了房子,因为这个舜太贫寒了。舜得到这些赏赐后,他的爸爸,亲生的爸爸啊,和他的异母弟弟就非常妒嫉,又琢磨着要把舜杀掉。有一次尧赏赐给舜的那个房子有点漏雨。舜的父亲就叫舜,这活没法干,你弟弟也不干,你去上面把屋顶给补补吧,别让它漏雨。舜当然听从父亲的意见,就登到屋顶上去补。这时他的后母和他的生身父亲还有他的弟弟撤走梯子,在底下放火。那个旧时候的房子都是茅草顶,这一放火就是打算把舜给烧死,那舜怎么跑的呢?不是正在下雨嘛,他带着斗笠上去的,他多带了一顶斗笠,是随时防备着的,很聪明的一个人。但他不拒绝,不是因为父亲要害我就不听父亲的话,我不给你补,我跑,他不是这种人,他还是听从父亲的指令,我给你修屋顶,但他也不是个傻子,如果是傻子怎么能够成为一代圣王呢?他带了两顶斗笠,古代的屋子不会是很高的,所以他就一手拉着一个斗笠从屋顶跳下来跑了,这是一次。另外一次,瞽叟和那个舜的后母又琢磨着要把舜害死,说你给打一口井吧,家里没井,你挖个井去。舜当然也听他们的指令了,去挖井。井挖得已经很深的时候,这个瞽叟也真是坏,就和象在上面往下铲土,想把舜给活埋了。但是这舜很厉害,井不是那么直下去的嘛,他在挖井的同时在旁边横着挖了一个道,他防着,这说明舜的生活环境是非常恶劣的,随时得提防着亲人加害他。舜沿着那个道挖出了一个口子跑了。跑了以后,舜一看不行,老这样想害死我,家庭不和睦啊,在家里不好办啊,就出去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他的后母和象就以为这个事搞定了,舜肯定给埋在里面死了。所以就开始瓜分他的财产。这个象啊看样子还真是个花花公子,他这个异母弟弟要什么啊,要舜的两个太太,然后还要什么,要那把琴,牛羊房子都不要。那个瞽叟和舜的后母要房子要牛羊。那舜逃了一段时间又回来了,不是前面提过了嘛,‘常在侧’,他担心家里人啊,等他回来一看这个弟弟正好在那弹琴,回头一看,吓坏了,哥哥怎么又回来了,原来以为被埋死了。但这个弟弟真是很恶,弟弟告诉他,‘我思舜正郁陶’,什么意思?哎哟,我正心里在想着舜呢,我想得这个深切啊,所以我排遣一下弹弹琴。象是这么一个人,但舜也没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地对父母,对弟弟都非常好。后来尧通过了对舜考察,就让他去参与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接受各种磨炼。舜不仅通过了这些考验而且在接受考验过程中把方方面面做得更好,更有推进。尧将王位禅让给了舜,舜即位后处处以身作则,任人唯贤,依靠道德的力量使人向善齐贤,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那舜都采取了哪些独特的管理方式,他的这种管理方式对后世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舜执政后,他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活动对后来有很大影响,比如重新修订历法,祭祀上帝,祭祀天地,祭祀山川群神,他非常重视祭祀。他对诸侯进行了重新管理,怎么管理?找了一个借口,把诸侯手上的信圭,什么东西啊,好像是一种凭证,委任状,当然不是委任状了,当时没有,做个比喻,当时的诸侯手上都有委任状的,不然他怎么能当诸侯?但当时发给他们时可能是很随意的,就是有的诸侯可能是连蒙带骗骗来的,就找了个借口全部收回来,收回来后找一个吉日,黄道吉日重新召见诸侯正式颁发,这样就强调了对他们的管理权,不能由着你们胡来。他即位的当年就开始出巡,不是坐在皇宫里,当时也未必有皇宫,反正不是高高在上,他开始周游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并且规定每五年做天子的,做天下共主的人必须出行一次以考察各地的政绩以确定该赏该罚。就是说舜开始将华夏族各个地域的联系给抓紧了,原来还是比较松散的,都是土皇帝,但是舜开始统一管理了。传说中的舜在治国时还规定了刑罚。五种具体的刑罚,但是他流放用的最多,不大采取肉刑,就是抽鞭子打板子,砍头跺脚,削鼻子啊,这类的刑罚他不大用,主要是用流放。鞭刑,扑刑和赎刑主要对那些不肯悔改罪大恶极的人才用,这样的一些记载都流传了下来。舜在年老时他真正继承了尧的精神,尧不是认为他的儿子丹朱不行而不能用嘛,舜也考察了自己的儿子,叫商均,觉得他不孝,自己的儿子也不行,所以就确定了当时威望最高的禹成为继任者,并由禹先来涉行政事负责常务工作加以考察,最后把位子禅让给了禹。据说舜在尧之后在位39年,他去世时正好在南方巡视,所以他死于苍梧之野,葬在江南的九嶷山,叫零陵。所以他葬的地方在江南。
舜的孝行感天动地,舜的品格令人敬仰,他是一个既仁又智名副其实的圣人,那他身体力行创造和推行的这样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后世文化思想产生了怎样影响呢?舜和尧一样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共同推崇的古昔圣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曾经讲过儒家和墨家彼此是有点对立的,虽然不能说完全对立,但墨家经常反对儒家的学说,在当时势力最大的这两家却共同推崇尧和舜,舜对于儒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什么意义呢?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而关于舜的记载和传说里最重要的就是孝。孟子在孔子之后,他对儒学做了很大发展,他就特别推崇舜的孝行。孟子再三倡导大家要向舜学习,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孟子曾经讲过;‘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孟子讲,舜是人,我也是人,但舜已经成为天下人的楷模,而我未免为乡人,那是孟子的谦虚了,我还只是个太普通的人,这样的事情实在太让我担忧了,担忧怎么办呢?向舜学习。怎么能让自己不担忧呢,只有一个办法,向舜学习。孟子非常看重舜的孝心,看重到什么地步,看重到胡思乱想。他胡思乱想什么呢?他就假设一个情况,他说舜是一代贤王,非常公正,执法严明,他要管那么多人啊,但舜这个父亲瞽叟不是个好人,万一瞽叟犯了法舜会怎么办?不去抓他处罚他你就不是一个贤王,但你作为儿子去抓了你爸爸,你又不是一个孝子,孟子很担心,说这个舜会怎么办呢,给舜找了个解决办法,说舜一定会先把他爸爸抓起来关在牢里公开审判执行国法,但到了半夜舜一定会偷偷地溜进牢里,背起他爸爸就跑,跑到一个地方隐居起来,从此不问政事,因为他没有办法再当国王了,你把你爸爸给背跑了嘛。这就是孟子的一段胡思乱想,非要替舜去想一道难题,想好难题还要替舜做解答,由此也可看出孟子包括儒家是多么看重舜作为孝子的这个形象。接下来的三字经为我们描述怎样的中国早期历史呢?
上一篇:微言精解三字经--17
下一篇:微言精解三字经--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