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 8749 119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400 8749 119
国际应急中心

邮箱:461613058@qq.com

手机:17050286333

电话:400 8749 119

地址:香港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16楼

微言精解三字经

微言精解三字经--31

发布时间:2024-08-08 22:28:54 人气:130

第三十一讲:

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氏   崖山灭

并中国   兼戎翟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祯废

微言诗曰:

       蒙元铁骑并天下,南臣节烈史无前;

       投海殉国二十万,崖山一战宋被歼。

       今日当思昔汉民,无一变节执忠念,

       文张陆死称三杰,茶宗一脉隐民间。

       元朝是一个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那这个曾经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如何灭掉南宋王朝的?而就在元朝军队兵临城下时南宋的大部分官员都已逃散,在年幼的南宋皇帝身边只剩下几个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大臣。这其中就有文天祥,他的一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那文天祥在什么情况下写出了这气壮山河苍凉悲壮的千古绝句呢?文天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挫折?与文天祥齐名的宋末三杰又是谁呢?陆秀夫怎样负帝投海?期间又有着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有宋氏,崖山灭,历史上蒙元的实力到底有多大?不仅统一了中国,它还兼戎翟,这里的戎翟包括了很多很多民族,其中还包括很多不在中国传统版图之内的民族。元朝按照我们最标准的说法是建立于1271年亡于1368年,也就是说整个一个朝代不到100年,他是由蒙古族贵族忽必烈,也就是元世祖,在1271年所建,建立以后不久1279年灭亡南宋,定都于大都(今北京),今天在北京还有元大都遗迹,有元朝的一段城墙保留着。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的王朝,那这个曾经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如何建立起大元王朝的?而元世祖忽必烈又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作为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又为什么要把国号定为元?这个元字有什么特殊含义,它的出处又取自哪里呢?

      随着金朝逐渐衰弱,蒙古的势力开始强大逐渐摆脱了金朝的统治。泰和4年(1204)蒙古族领袖铁木真,通过非常激烈和残酷的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而泰和6年(1206年)铁木真就被各个部落推举为举世闻名的成吉思汗。被推举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就在漠北建立政权,国号是什么呢,叫大蒙古国,当然这是汉文,用当时蒙古语念是‘亚哥,猛屋路屋路斯’。在成吉思汗以后的汗王蒙哥1259年在四川去世,因为那个时候蒙哥带着一支军队打到四川,而他弟弟忽必烈和另一个弟弟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我们可把它理解为皇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在蒙古帝国的首都哈拉和林通过了忽里勒台大会,这是蒙古的一种制度,推举大汗,叫忽里勒台大会。这跟清朝早期是一样的,清朝没入关之前八旗共主,所以那时并没像后来皇帝确立了以后嫡子一系,通过忽里勒台登上了大汗之位。而与此同时忽必烈和南宋完成了议和,他跟南宋在征战的过程当中还是有议和的,返回了开平(今内蒙多伦),在中原的儒臣和蒙古宗王的支持下他也集会自称大汗,也就是到那时蒙古大帝国范围内出现了不止一个汗王。1260年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1260年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颁布了一个诏书,建元中统。但元朝还不是从这时开始算的,1260年没有元朝这个名字。由于忽必烈在中原地区自己开会自己称汗并推行汉法,他运用汉地中原的法律明显违背了蒙古的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一些部落贵族的反对。这两个人一起打了4年仗,两个汗打仗,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投降。但忽必烈推行汉法引起了蒙古贵族和部落的不满,很多蒙古贵族和部落拒绝归降忽必烈,所以忽必烈的政权实际上只包括中国,当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中国,中国还有蒙古高原地区。


  至元8年(1271)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他发布了一个诏书,取了《易经》当中的‘大哉乾元’,正式建国号为元。这就是元朝的开始。而至元9年(1272)年元朝正式起了国号后的第二年,在刘秉忠的规划下正式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市)。至元13年(1276)在建都北京以后4年,元军攻陷了南宋的都城临安(今属杭州),俘虏了5岁的宋恭帝和谢太后。至元16年(1279)元朝的军队在崖山海战当中彻底消灭了南宋最后的反抗,而我们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忠烈之臣陆秀夫,也就是中国茶宗早期的发起人之一,背着8岁的小皇帝投海而死。南宋最后一个皇帝是被一个大臣背着投海的,南宋正式宣告灭亡故而说是崖山灭。当时仓皇携帝室而逃意欲伺机东山再起的南宋最高军事统帅张世杰,也就是茶宗的实际缔造者。想东山再起的他,在逃亡过程中,在平章山的海面上遇台风覆舟而亡。二十万宋人皆壮烈殉国,可谓悲哉壮哉。故后来有“自宋以后再无汉人”之说,说的是宋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汉民族第一次被异族所灭国亡种。

  在元朝和宋朝这样一个攻占更替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当然是文天祥,文天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是和岳飞一样都被我们视作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文天祥,1236出生1283年被杀,号文山,南宋庐陵人。他是宋理宗宝佑4年(1256)的进士第一名,是状元,他考中状元时按古人算法是刚刚20岁,按今天算法21岁,是个非常年轻的状元郎。南宋末年由于朝廷偏安在江南,设都在临安,国势弱小。1273年蒙古贵族伯颜率20万大军攻下了襄樊,他绕道打过来的,并以此为突破口顺着长江而下,顺流而下,不到两年已逼近了临安近郊,这是一场空前惨烈的战争。南宋马上就面临着国家灭亡的局面,当时的南宋朝廷长时期以来被一些投降派大臣所把持,还早在1259年时,它的宰相叫贾似道就提出向蒙古称臣割让整个江北地区,每年还要贡献多少多少万的银两、丝绸、布帛来求得这种偏安。但当时伯颜就已非常清楚,你再向我称臣有什么意思呢?我本来就是要灭了你的,没打算跟你议和,所以还是不停地在推进南侵的步伐。1275年伯颜将贾似道的13万大军全部消灭,这样南宋实际上已没有可用之兵,主力军队被剿灭了,这时宋恭帝在位但只有4岁,由太皇太后谢氏临朝摄政,不得不发出了哀痛诏,号召天下举兵勤王。因为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军队13万被伯颜给消灭了,只能寄希望全国各地官员组织当地的部队来勤王,文天祥那时在担任什么职务呢?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之内他组织起一个一万人左右的勤王部队,而实际上召集军队是很有困难的。由于政府已经流亡,我们很难想象皇帝的哀痛诏发下后率兵来勤王的居然只有3人,其中就有文天祥,别的大臣都已经各顾各的,有的内心在做投降的打算,有的赶快再把民脂民膏捋一捋准备回家躲起来,大家看看这南宋的政权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面对元朝军队的摧枯拉朽之势,是怎样苦苦支撑了半个世纪多?史上记载忽必烈曾这样感叹,意思说元军消灭任何一个政权都用不了多久,可南宋的抗争足足近六十年?

  1276年正月18日已兵临皋亭山,就已经离南宋都城很近了,马上就要攻破南宋都城。元朝的军队已兵临城下,文天祥希望能通过谈判来刺探军情,但这无疑是羊入虎口,文天祥被元军大将伯颜扣在军中。然而此时他所为之效忠,为之拼命的南宋朝廷是根本不可能来解救他的,那身陷囹圄的文天祥又该怎么脱身呢?

  1276年二月初九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当他被押到京口时(今镇江),有一群民间义士把文天祥给抢了回来,所以文天祥逃脱了虎口。根据文天祥自己在《指南录后序》这篇文章里讲,他这一生经历过16次危难,16次都是幸免于难,这就是其中一次,被那些义士救出后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公开打出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在各地各自起义收复失地,在蒙古军队的后方或背后起义。其时,文天祥在南平起义是有着特殊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民间自发抗敌组织,多在福建山中,茶宗在当时就是重要的一支抗战组织,主要是负责后勤保障的。1277年3月文天祥率兵进攻江西收服了几十个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都响应文天祥,所以整个江南开始震撼开始风起云涌,这就使蒙元的统治者非常地惊慌,发现文天祥的号召力太大,所以调来40万大军解赣州之围,另派精兵5万专门追击文天祥,文天祥整个部下只不过五千人,这一仗一打当然是大败,手下将领很多都牺牲了,文天祥的妻子和儿女也都被俘,这时他手下有位姓赵的部下假扮成文天祥,换上了文天祥的衣服吸引了元军,文天祥才得以有机会脱身,后来这位姓赵的将军也被杀了。但文天祥并没灰心丧气,经过那么多挫折反而坚定了他抗击元军的信心。在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到今天的广东潮阳,在蒙元军队的追击下他越来越靠南了,而在这一年12月20号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己觉得这次难以突围所以就服下了随身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准备自杀,但这个冰片吃下去后并没有死反而使他昏迷了,文天祥是在昏迷当中被俘的,从此往后文天祥再也没有能率兵在战场上和蒙元的军队进行厮杀。


  文天祥被捕后元朝皇帝忽必烈并不愿意杀死文天祥,希望文天祥能够归顺元朝,他甚至还让被俘的南宋皇帝也来劝降文天祥,那劝降的结果又是怎样呢?

        元朝的一个大官阿合马来劝降文天祥,文天祥长揖就坐,什么意思呢?稍微和阿合马打个招呼一下就坐下了,根本不把阿合马放在眼里,阿合马要文天祥下跪,因为你被我抓了嘛,而文天祥的回答是,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就是说我们两是一样的都是宰相,凭什么我要跪你?阿合马当然他是胜利者,起码他以胜利者自居,就看着文天祥说,你何以至此啊?而文天祥讲‘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了不起?’阿合马又用非常倨傲的口吻指着文天祥威胁说,尔之生死由我。文天祥大义凛然地回答,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还说什么言不由你啊?完全是大义凛然,置生死于度外的这么一个英雄形象。同年年底,元朝是费尽了心机想劝降文天祥,元朝宰相孛罗亲自审问,孛罗一上来也要文天祥下跪。当然被文天祥拒绝,孛罗的左右就用武力强迫文天祥下跪,把文天祥按在这里,文天祥大义凛然地说‘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文天祥讲,天下的事情有兴亡就有灭亡,自古帝王将相,从古到今帝王将相灭亡了以后遭到屠杀,遭到诛杀,哪一代没有呀?我文天祥到了今天,就希望你快点动手把我杀了。临刑前谁出马了,连元朝皇帝忽必烈都亲自出马劝降并且以元朝宰相之职作为诱饵,你文天祥只要投降我,不仅不杀你还请你当元朝宰相。而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居然接着还问,那么文先生你到底要什么?文天祥回答,愿以一死足矣。这种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精神,实际上使他的对手他的敌人,对他也只能尊敬只能钦佩,尽管连忽必烈都出面了。元朝在做最后的努力希望能劝降文天祥,什么努力呢?一班投降元朝大臣都过来向文天祥以身说法,你看我投降了现在多好,而这些人遭到了文天祥的唾骂,到最后居然连已被俘的宋恭帝也来劝降。这时文天祥没骂,因为他认为这毕竟是宋朝皇帝,他怎么办呢?置之不理,我们要知道文天祥是明确提出过社稷为重君为轻,他是认同这种观点的,所以他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忠于某个帝王,更多的是忠于他所热爱的社稷,所热爱的民族和国家。


  1283年的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英勇就义,在哪里呢?菜市口,在这里被杀,死后留下大量诗文,其中最著名的是《过零丁洋》。中国人都会吟诵: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是文天祥在押解途中船过零丁洋所作,这样一首气壮山河苍凉悲壮的千古绝句是文天祥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在文天祥死后人们又发现了他的遗文,那他在遗文里又说了些什么呢?

       在他死后从他的衣带里发现了一些遗文,什么遗文呢?‘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用自己传诵千古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当然宝贵,但是除了生命之外人还要其它的价值。而与文天祥同时期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忠贞之士,为了民族气节国家安危抵抗外族侵略而视死如归,在历史上留下了壮烈的篇章当真是无处不悲歌。

  许多人都知道文天祥,却往往不知道他的老师江万里,江万里确实是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1198年,他出生在江南西路南康军都昌县延昌乡林塘柏树下江村一户书香门第之家。他一生经历两朝,宦海几度沉浮,先后任吉州、隆兴知府、监察御史、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左丞相兼枢密使。咸淳九年,江万里以76岁高龄,奉旨再度出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此时,他的再传弟子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文天祥敬佩仰慕江万里的学问道德、风度气概,常比之为范仲淹。同年夏,文天祥去潭州会见江万里,江万里也素知天祥气节,谈及国事慨然说:“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文天祥感动不已,流涕再拜而去。一年后元兵大举南侵,南宋王朝外有强敌压境,朝中有贾似道擅权误国,危在旦夕。朝中许多大臣对度宗一味听取贾似道推行祸国殃民的妥协投降路线不满,辞职隐遁山林、著书立说传后世者有之,逃亡异国他乡以终天年者有之。但是江万里计不出此,他没有回山深林密的老家都昌林塘,也没有去隐居,而是选择在通衢四达之重镇、元兵必争之要地饶州定居下来。其用意十分明显,在回天无力的情况下,他作为朝廷重臣,要在饶州这个赣北重镇以身殉国,激励和唤起国人起兵抗元。

       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二月二十一日,就是历史上止水殉难的实际日期。江万里时78岁。正月,宋吕师夔以江州,范文虎以安庆降元;二月,知赣州文天祥起兵入卫临安;三月,元兵攻破饶州城,州守唐震殉难,通判万道同降,时江万里居饶州,面强兵而不屈,携外甥刘小村、孙江澄并家人投止水池殉国。江万里弟江万顷当时来看望兄长,也居住在饶州,他与儿子都被元兵抓获,大骂不屈,被肢解而死。明朝江西提学苏佑题《双忠祠碑记》:“先生从容坐守以为民望,已而兵入其第,欲屈之,先生遂赴止水死,道范家人,情笃父子,暨嗣镐相继投沼中,积尸如叠。”根据《宋史》记载:“翌日,万里尸独浮出水上,从者草敛之。”第二天,江万里的尸首被随从捞出,草草埋葬。康熙十三年版《江氏大成宗谱》卷首也说:“侄六峰府判鉴收敛,浅塌芝山。”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候江万里的真身墓就在饶州鄱阳。康熙十三年版《江氏大成宗谱》还说,江万里之死震动朝上,“三宫震悼,诏赠金帛敕御葬诸丘,共十二冢。江万里止水殉难之后,南宋名将张世杰一度收复饶州,他将江万里及全家共赴国难的事情奏报朝廷,引起朝野震动,恭帝为之辍朝二日,诏赠太傅、益国公,加赠太师,并且朝廷为江万里敕葬了十二座坟冢,分布各地。当然,这十二座墓葬便是衣冠墓了。我看了江万里的有关史料后还真是感叹,说他的爱国之情比三闾大夫屈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笔者作为茶宗后人对先贤的敬畏崇爱之情。

  其实,我们还知道一句话叫农村包围城市是不是?你知道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什么时候吗?当然当初讲,也不是这个原话,但大概意思是一样的。我们知道这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论述,包括他的论游击战。其实,以前我们的战争都讲攻城略地,因为城市历来是兵家争夺之地,农村乡野是鞭长莫及之处,所以为当时南宋流亡政府及勤王义军提供了广大的活动空间。战争打什么?后勤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吧,所以当时在广大的民间出现了许多反抗组织和后勤补给组织。我们的茶宗就是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一手创立起来的,也是这些反抗组织和后勤补给组织中的一个主要组织。其时张世杰为了迅速拉起一个后勤保障队伍,实际上借助南宋理学家朱熹所立之考亭学派的人脉,组织乡绅贵族官属筹集军饷用以抗元蒙而立的民间宗派组织。因为以当时的生产实力,单纯依靠群众是很难实现短时间募集军饷粮草的。为什么叫茶宗?因为茶在宋代是一个很兴旺的农林作物和经济产业,它可以迅速为义军筹集到物质。有了这些物质才能有力量进行有效的反抗。应该说农村包围城市也好、游击战术也好,最早的理论雏形都产生在这个抗敌救亡的时期。


       张世杰我们实在要好好说说这个人,他生于1207—死于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实为茶宗实际发起人之一,开宗之主。至今在福建福州城南义序仍有国公庙祭祀张世杰,庙前有清名士手书匾额“英气卫生”,以昭其事迹。 他是个孤儿,自幼颠沛流离,后际遇朱埜,遂授业其门下,十年寒暑学业成,投军随从张柔戍守杞州,因在军中有犯纪行为,后奔逃到宋州,隶籍淮兵中,隐去姓名。统军阮思聪见到他,认为张世杰是奇才,告诉了吕文德,吕文德征召他为小校。多次立功升到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攻打安东州,战斗猛烈,与 高达援救鄂州有功,迁调官职十阶。不久随从 贾似道进入黄州,战于騣草坪,夺回敌人所俘获的东西,加官环卫官,历任知高邮军、安东州。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元军修筑鹿门堡,吕文德向朝廷请求增兵,调张世杰与 夏贵前往。等到 吕文焕带着襄阳投降元军,朝廷命令张世杰率领五千人驻守鄂州。张世杰用铁索封锁两城,夹以火炮、弓弩,其显要之地都散布木桩,设置攻打器具。元军攻破新城,长驱而下,张世杰奋力战斗,使元军不能前进,元军派人招降他,张世杰不顺从。元丞相伯颜明着攻打严山隘,暗中从唐港以水军冲锋陷阵进入汉水,东攻鄂州,鄂州投降。张世杰率领所部军队入卫临安,又经过饶州,才入朝廷。当时正危急,召诸将救援朝廷大多没有到达,只有张世杰来到,宋度宗叹息惊异。张世杰从和州防御使不到几个月,多次加官到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兵。 派遣将领四处出击,取得浙西各郡,收复平江、安吉、广德、溧阳诸城,军势颇为振奋。七月,与 刘师勇等将领大规模出师焦山,命令用十条船结为并船,下碇停泊在江中,没有命令不得启碇,表示以必死的决心。元主帅阿术载着张满弓弩的士兵用火箭攻打并船,张世杰军队乱了阵脚,没人敢启碇,投江而死的有一万多人。张世杰大败,奔逃圌山。向朝廷上奏疏请求救援的军队,没有得到答复。不久提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十月,升任沿江招讨使,改任制置副使、兼知江阴军。不久元军到独松关,朝廷召文天祥入卫,以张世杰为保康军节度使,知平江。不久又被征召入卫朝廷,加官检校少保。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迫近临安,张世杰请转移皇帝、皇后、太后三宫进入海上,而与文天祥合兵背城一战,丞相陈宜中正派人向元军请和,张世杰不同意,报告太皇太后阻止。没有多久,和议也终止。元兵到达皋亭山,张世杰于是领兵进入定海。石国英派都统卞彪劝说张世杰投降,张世杰以为卞彪是来随从自己一起南下,用椎杀牛让他享用,酒吃到一半,卞彪从容说话,张世杰大怒,割断他的舌头,在巾子山把他裂尸。同年四月,张世杰随二王进入福州。五月,与陈宜中尊奉赵昰为君主,张世杰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王世强引导元军攻打南宋,张世杰于是侍奉益王进入海上,而自己率领 陈吊眼、 许夫人等畲族军队攻蒲寿庚,没有攻克。十月,元军主帅唆都率领军队来支援泉州,宋军于是撤兵退去。不久唆都派人招降益王,又派经历孙安甫劝说张世杰,张世杰把孙安甫拘留在军中不让他回去。元军招讨刘深攻打浅湾,张世杰战败,把益王移居井澳,刘深又来攻打井澳,张世杰击退了刘深,因而迁到硇州。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正月,元军派大将王用攻打雷州,王用战败。四月,南宋益王死,卫王赵昺被立为皇帝,拜张世杰为少傅、枢密副使。五月,元派琼州安抚 张应科攻雷州,三战都不顺利。六月,再次决战于雷州城下,张应科战死。张世杰认为硇州已不能久居,将赵昺转移到新会的崖山。八月,张世杰被封为越国公。朝廷散发琼州的粮食供给军队。


  十月,南宋派凌震、 王道夫袭击广州,凌震战败。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元军主帅张弘范等人的军队到达崖山,有人对张世杰说:“北兵用水军堵住海口, 我军就不能进退了,为什么不先占据海口。侥幸取胜,这是国家的福份;不能取胜,仍然可以向西撤退。”张世杰担心军队长时间在海上有离散之心,就说:“连年航行在海上,什么时候是个了呢?现在应该与敌人决一胜负。”全部烧毁了皇帝临时驻地的集市,将一千多艘大船连结起来做成水寨,以为死守之计,人人都感到形势危险。不久,张弘范占据海口,打柴、汲水的道路全被堵死,宋军啃干粮啃了十多天,口渴了,向下捧海水来喝,海水味咸,喝了就呕吐泄肚,宋军极度困乏。张世杰率领 苏刘义、方兴每天大战。张弘范得到张世杰一个姓韩的外甥,给他官做,三次派他前去招降张世杰,张世杰历数古代的君臣说:“我知道投降了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富贵,但是我为皇帝死的志向是不能动摇的。”二月二十日,张弘范等人攻打崖山,张世杰战败,退保卫王所乘坐的船。元军接近宋军的中军,张世杰才割断拴船的绳子,带着十一艘大船冲出港口,其余的人收军回到崖山。元军的刘自立击败了他们,降服了他们的将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多人。张世杰还想侍奉杨太后寻求赵氏的后代而立位,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赵昺的死讯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飓风忽大作,将士劝张世杰登岸,张世杰说了句:“不必了。”然后登上柁楼,露香祝道:“我为赵氏,能做的事都做尽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在又亡。我还没有死的原因是希望敌兵退,再另立赵氏以存祀啊。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岂非天意啊!”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中溺卒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海面)。崖山海战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在此值得一提出的是张世杰作为茶宗的实际创始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呢?与其同时期的文天祥讲:闽之再造,实赖世杰之力。……自三山登极,世杰遣兵战邵武,大捷,然不为守国计,即治海船,闻警遽浮海南去,天下事遂不可为。又咎其厓山之战,不守山门而作一字阵,于是船皆帮缚不可动,不能攻人而专受攻,惜乎其不知变而徒守法。有褒有贬可谓客观。后世周密讲:世杰死,其部曲张霸收其遗资,放舟回永嘉,途次为周文英所害。周得世杰所爱二美人,尽知供军金帛数,凡数十船,悉掩有之。则世杰固贪财好色者耶?然金帛供军,非私财也。中土无家,眷属随军,亦非好色也。厓山之战,恐军士易散,故连舰相贯,所以示士卒以必死也。忠臣义士,当危难时,固有各行己见而不必相合者。而赵文濂讲:瞻、广、秀夫、世杰事迹,焜耀史策。后之论者,莫不仰其风,高其志,想见其为人。赵翼:其后德祐国亡时能战之将,尤推张世杰。蔡东藩:及文、张、陆三人之奔波海陆,百折不回,尤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后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时局至此,已万无可存之理,文、张、陆三忠,亦不过吾尽吾心已耳。读诸葛武侯《后出师表》,结末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千古忠臣义士,大都如此,于文、张、陆何尤乎?宋亡而纲常不亡,故胡运不及百年而又归于明,是为一代计,固足悲,而为百世计,则犹足幸也。熊逸曰:那些理学名儒,如许衡、吴澄辈,皆俯首称臣。只有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谢叠山不肯臣元,都死了节。而这里顺便介绍一下谢叠山,谢叠山(1226-1289),名枋得,字君直,号叠山,江西省弋阳县周潭乡人,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在中国历史上,和民族英雄文天祥并誉为爱国主义的“二山”。他一生志节耿耿,贫贱不移,坚贞不屈。南宋末年,不惜倾家荡产,聚集民间义军抗击外侮,他实际上是茶宗的实际掌管人。南宋灭亡后,他守怀抱节,严词拒绝元朝高官厚禄利诱。1289年4月,谢叠山在被关押的元朝大都悯忠寺绝食殉国。同时他还是《千家诗》的编著者,我们流传至今的启蒙国学教材《千家诗》就是他留下来的。谢叠山以他人格的魅力,以他优美而饱含热泪的诗情,以他坚贞不屈的坚强意志,以他爱国主义的情操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后人。谢叠山有一句名言:“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此言对后世影响很深,常被人们所引用。

  当然,宋末三杰不能遗漏了陆秀夫,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官左丞相。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以礼部侍郎身份到前线讲和,后方为左丞相,与张世杰共同秉政。其时张世杰领兵驻守崖山,陆秀夫则筹措军旅,调集工役,实为茶宗创派肱股。虽颠沛流离事务繁多,时间匆忙,仍书《大学章句》以开示众人。其居海上时将二王的事都详细地记述下来汇成《崖海纪事》一书,并将书授给礼部侍郎邓光荐说:“你如果侥幸不死,就把书传出去。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陆秀夫害怕被人出卖,或被俘侮辱,固执着不肯带宋主上船。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崖山海战就是崖门战役,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是以元军大兵压境,宋军全军覆灭为结局。崖山被攻破后,陆秀夫知道难以逃脱,于是先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自己背着小皇帝赴海而死,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崖山平定后,邓光荐也被捕了。邓光荐(1232~1303),名剡,字中甫,又字中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人。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理宗景定三年(1262)进士。他的老师兼校长——左丞相江万里多次要他出来做官,他都谢绝。而文天祥起兵勤王,他却举家参加。后来家中老幼12口死于广东香山兵燹。他抑制家破人亡的个人悲痛,毅然跋山涉水,奔赴抗元前线。祥兴元年(1278),任礼部侍郎,二年(1279),崖山海战时,陆秀夫抱帝赴海死,邓剡也悲愤投海,但两次都被元兵捞起。张弘范劝降,被拒绝,于是将邓剡和文天祥一同押送元都燕京。邓因病重被留在金陵就医后被救走。文天祥在柴市英勇就义后,邓剡不忘故友的重托,怀着极其悲痛而又崇敬的心情回到故里,据巜崖海纪事》撰写了《续宋书》、《德祐日记》、《填海录》、《东海集》、《词林纪事》等书,惜书皆不知所踪。不过在《文山先生全集》中,文天祥保存了邓光荐《驿中言别》、《行宫》、《满江红·和王昭仪题壁》、《浪淘沙·秋旅》、《送行三首》等诗词,今有《中斋词》一卷行世。邓光荐去世,那些书的存亡就无从得知了,所以那段海上的事,世人至今也无法得知其详情了。

微言诗曰:

      一代名节臣,南海赴忠义。

      誓死不降元,丹心表事迹。

      元朝的建立使中国又回到了大一统时代,那么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后都给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哪些影响?在元朝时人被分成几等?以读书为出路的儒生又处在什么位置?


  到了元朝时这些儒生毫无地位可言,社会地位低下,他们的实际权力受到极大损害。在中国历史上读书人有一个外号叫什么?臭老九,这个称呼哪来的?为什么读书人是老九?这就是元朝的遗迹。元朝整个社会上普遍把各种职业分成十等,哪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第九才是儒生,还好儒生不是垫底的,垫底的是乞丐,这是元朝的排序。所以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候开始有了个外号叫臭老九,因为他是老九,排到老九你还不臭嘛?元朝作为一个蒙古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点很重要,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明朝灭掉元朝以后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在习惯上仍然称行省,简称就是省。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还是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当然每一个省的具体辖区,具体范围和元朝不一样,但省这个名称还是元朝遗留下来的。1368年的8月由朱元璋所率领的部队攻下了北京,元朝灭亡。中国历史在经历了大致100年的由蒙古族来统治的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又回到了由汉族人充当最高统治者的历史时期。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 8749 119

微信咨询
国际应急中心
返回顶部
X国际应急中心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16651680333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