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461613058@qq.com
手机:17050286333
电话:400 8749 119
地址:香港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16楼
发布时间:2024-08-08 22:52:33 人气:47
第三十二讲:
太祖兴 久亲师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传建文 方四祀
微言诗曰:
当过乞丐与和尚,受尽人间生死劫;
久在军中杀敌酋,日月光明立朝野。
讲完元朝后开始讲述明朝。元末各处的反元斗争遍地而起。这时由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而这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同时他也是继汉朝刘邦之后的又一位平民皇帝。所不同的是刘邦是布衣登帝位,而朱元璋是和尚做皇帝。那《三字经》中的“太祖兴,久亲师”是什么意思?朱元璋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他的童年又是怎么度过的?年幼的朱元璋又为什么会去做和尚?朱元璋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了万人敬仰威震四方的一代帝王的?
明太祖朱元璋他的确是崛起于民间,出身非常贫寒。“久亲师”讲得是他经常很长时间亲自率领军队亲自参与作战。那接下来明太祖以后就把皇位传给了建文帝,但建文帝接过皇位,在皇帝这个位置上仅坐了4年所以叫“方四祀”。这是《三字经》讲明朝历史的开始。
1351年反抗元朝统治的这种武装斗争遍地而起,其中韩山童、刘福通利用白莲教,当然也包括茶宗在内的民间宗派和宗教组织,所发动的红巾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而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红巾军中发迹的。朱元璋小时的名字叫重八,又名兴宗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叫朱元璋是后来的事,他小时候就叫重八。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所以他叫朱重八,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原来没有那么好的名字最早叫朱五四。朱元璋的妈妈这个名字也没后来讲得那么堂皇,在当时就叫陈二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因为按元朝的制度庶人无职不许起名,一般老百姓如果没有官职连名字都不许有的,元朝是有这个制度的,你只能按你在家中你的排行随便取个数字编个号就完了。在元朝统治之下老百姓只有编号没有名字。当然和大多数皇帝一样,朱元璋的出身是有传奇色彩的,后人给附加了很多传奇色彩。据说朱元璋的母亲刚怀孕时曾做了个梦,而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已随着《三字经》一步一步往下推,已经把中国历史一些最基本的故事基本上都听完了,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知道这个梦里会发生什么事。第一个,一定有个神仙;第二,这个神仙一定会给他的妈妈吃一颗仙丹,而吃下去了以后他妈妈马上会醒过来一定会觉得满嘴余香,而一定会在朱元璋降生时红光满屋,一定是这样。当然这个故事后人编得还厉害到什么地步呢?说当时的邻居突然看到朱元璋的家里,那时还不是朱元璋叫朱重八,朱重八的家里突然散发出红光像着火一样,说很多人还拎着水来救火,无非是把故事编得更像一点。
由于家境贫困朱元璋从小营养不良,所以小时候瘦得是皮包骨头,朱元璋的父母十分的迷信,认为只有观音菩萨才能救他一命,因为他长得实在是太瘦小,跟难民一样。所以他们就把很小的朱元璋送到附近的一个寺庙——皇觉寺,让朱元璋拜那里的老和尚为师。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实在家里是养不活他,饿得不行他自己投奔到庙里去。朱元璋到了十岁时他的父亲为了躲避沉重的赋役再次搬家,后来就在太平乡有一个地方叫孤庄,为一个地主叫刘德的种地,朱元璋就为刘德家放牛。在放牛的过程中,这可对朱元璋太重要了,为什么呢?他在放牛的过程当中结识了徐达、汤和、周德兴这些小朋友,后来一起长大,这些人后来为了明朝的建立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都是朱元璋放牛时的这帮小兄弟。朱元璋从小聪明顽皮而且他多少还读过那么几天书,所以特别有鬼主意。一般的小孩子都喜欢玩游戏,但朱元璋最喜欢玩什么游戏?朱元璋最喜欢扮皇帝,所以他经常穿的衣服是破衣烂衫,因为家里实在太穷,又是个放牛娃,他把棕树叶子撕成一丝一丝的粘在嘴上当胡子,用一块车板放在头上做平天冠,皇帝的帽子都这样,然后往土堆上一坐就自居为皇帝,而旁边这些小伙伴就是后来成为大将的徐达、汤和、周德兴,朱元璋就要求他们每人去找块木板,找木板干什么呢?当手板,向他作揖三跪九叩山呼万岁。朱元璋最喜欢玩得是这个游戏,从小过这个皇帝瘾。而当放牛娃时,你这个装皇帝归装皇帝,你的主人不会把你当皇帝看的,他还必须去给主人放牛。他放牛时经常挨到主人的打骂而且经常吃不饱所以只能饿着肚子放牛,所以就发生了一件事。这个朱元璋真是脑子够用,胆子够大,手段够辣。有一天放牛时,饿着肚子的朱元璋就问徐达、汤和、周德兴:小哥们几个肚子饿不饿?朱元璋说:把旁边的一头小牛牵来给杀了。朱元璋就叫他们把一头小牛给杀了,几个小兄弟把这只牛杀杀烤烤给吃了。没多久这整个一头牛就剩一堆牛骨头一张牛皮一根牛尾巴。那把一头小牛给吃掉了,回去怎么给地主交待呢?朱元璋又动了一个歪脑筋。这个时候徐达、汤和、周德兴在相互埋怨,这个时候又是朱元璋站出来,他让大家把牛骨头和牛皮给埋好,把杀牛的血迹洒上土给弄好,然后把那个牛尾巴插在一个山上的岩石缝里头回家对主人说,小牛钻到山里边去了,你看尾巴还在身子没了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小牛就钻到这条缝里边去了,当然他自以为聪明,地主没那么傻,哪会有一只牛钻到山里边却露个尾巴在外头,所以朱元璋挨了一顿暴揍。但朱元璋也正因为点子多敢作敢当就得到了这帮小兄弟的信任和拥护。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蝗灾接着又发生了瘟疫,在那段时间濠州几乎家家户户都死人,朱元璋一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父亲大哥和母亲先后去世。朱元璋和他的二哥眼看着家人一个个去世家里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连埋亲人的尸骨的这块土地都没有,那对幼小的朱元璋刺激是特别大。为了活命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各自逃难为生。元朝末年朝政腐败又遭天灾人祸瘟疫流行弄得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而就在当时朱元璋一家也难逃厄运。为了活命朱元璋只得再次去到庙里做和尚,可朱元璋生性顽劣对庙里的清规戒律他能做到言听计从吗?朱元璋在庙里做和尚的这段时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朱元璋到了寺庙里整天要扫地上香打钟击鼓还要念经烧饭洗衣服,这都是不和尚的事,所以朱元璋整天忙得是团团转而且还要不停地被老和尚训斥。日子一长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气,实在火气大。有一次他被伽蓝的神座也就是佛像的那个底座给绊了一下,朱元璋怎么干的?一般你要出家当和尚赶快跪下磕头你打扰了佛。朱元璋不是,顺手拎起扫帚噼里啪啦就把佛像打了一顿,他是这么一个人。还有一次老和尚看到大殿上的蜡烛让老鼠给咬坏了就当众训斥朱元璋。朱元璋心里这个火啊,他想你这个蜡烛是供在佛前面的,你佛自己居然连自己管不住啊。朱元璋越想越火,你还害我受骂,他干了一件什么事?朱元璋找了一管毛笔在佛像的背后写了五个字——发配三千里。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绝不甘于受压迫绝不甘于居人下的这种性格。不久寺庙里的和尚也活不下去了,灾荒越来越厉害庙里也没有吃的了。所以17岁的朱元璋只好开始离开寺庙到各地去云游,实际上就是到各地去要饭,这个流浪的时间长达3年,但这3年对朱元璋很重要,他利用这3年时间遍游了淮西的名都大邑。因为他本来没出过远门,而这三年他各处乱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格外残忍格外猜忌。朱元璋听说红巾军起义的消息,他一想,我不能老待在寺院里,连吃的都没有,而且待在寺院里的和尚也随时可能被元朝的官军抓起性命也难保。这时朱元璋就找到小时候一块儿放牛的这些伙伴,他收到汤和的信,汤和在信里邀请朱元璋参加起义军,这时朱元璋下定决心,在25岁那年去投军。不久朱元璋就成为红巾军里的一名将帅。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也拥有了自己的军队拥有了自己的谋士。
朱元璋出身卑微从小孤苦伶仃四处逃难尝尽了世间炎凉,因此从小性格中就不一种不甘为人下的倔强,所以就在他加入红巾军不久就成为了一名将帅。此时的朱元璋就有了自立为王的想法,但他身边的一位谋士跟他说了一句话,朱元璋就改变了想法。那这位谋士是谁,他跟朱元璋到底说了些什么?
这些谋士当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朱升。朱升给朱元璋提出的九字诀,九个字的意见使朱元璋最后成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你占领一个地方不要忙着再去占别的地方,为什么?因为你现在兵力不够,这样的话你又要跟元朝打,把兵力消耗光没有什么意思。你应该看住你占领的地方把城墙筑得高高的,高筑墙。广积粮,在这个城里边要多多囤积粮食,在这种乱世粮食是最管用的别的都没用。缓称王,不要急着称王,先悄悄地躲起来别引人注目别出头。如果你一称王那元朝首先就要打你,而也许起义军内部也会动你的脑筋。这就是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个口号实际上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主席也是受这个启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毛泽东主席这样的一个九字的语录,当时的一个号召,是完全脱胎于朱升的这九个字的。
《三字经》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描述,特别强调了三个字“久亲师”,说明朱元璋长期亲率军队作战,其实说的也就是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那朱元璋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他的皇帝梦呢?
在南征北战中,朱元璋常与人讲朱熹乃其祖也,还一度改名为兴宗。古人改名总是有着他深刻的含义,兴宗,兴的是什么宗?在这我确实不好说什么?说了难免有人讲你往茶宗脸上贴金。但在历史事实上,朱元璋确实与茶宗这个组织保持着相当紧密的联系。我们茶宗始祖朱熹是宋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而朱元璋则是明朝开国皇帝,两人都姓朱,有不少人怀疑他们两人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血缘关系,经专家调查研究了解,朱熹可能是朱元璋的祖宗,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虽不是朱熹的后代,但句容朱氏却确确实实与朱熹的紫阳朱氏有关系。朱元璋当年早认朱熹为祖,可能依据族中某些传说,并非完全无稽臆断。据茶院府君第30世孙明朝南京御史朱吾弼所撰《(丰城)社山朱氏世考》记载,金陵句容朱氏确源出朱熹所在的婺源茶院朱氏,时与朱熹共祖茶院制置使并同祖婺源茶院第三世祖朱昭元。朱昭元生三子:惟甫、惟赞、惟节。其中,朱惟甫一支仍居婺源,朱熹即为他的第六世孙。朱惟甫之弟朱惟节,官任礼部员外郎,始自徽州婺源徙居金陵句容县北街巷,遂开句容朱氏一派。后句容北街巷朱氏族姓繁衍盛大,成为当地大姓世族,遂以姓称呼所居地,改北街巷为朱家巷。同样的记载,还可见于湖南平江岑川《朱氏宗谱》、湖南湘阴紫阳堂同治壬申《朱氏族谱》、湖南宁乡念兹堂《黄金园朱氏六修支谱》、湖南长沙晋山朱氏玉奇堂四修《朱氏支谱》等朱姓谱牒。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事实:作为明皇族前身的江苏句容县朱家巷朱氏,与朱熹同属婺源朱氏一宗,共祖茶院第三代朱昭元;句容朱家巷朱氏始祖朱惟节,是朱熹第六代祖朱惟甫之弟,大约在北宋早期自今江西婺源东迁至今江苏句容县,卜居北街巷,后改名为朱家巷。
朱元璋为何这样标榜?其中之隐情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其时在不断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于元朝的至正28年(1368)正月,40岁的朱元璋开始告祀天地于应天的南郊登基,建国号大明,改元洪武,以应天(今南京)为首都。故新版三字经有“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的说法。至于他为什么取国号叫明?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一种比较多的人认可的说法是因为朱元璋是明教徒,他当初信一个宗教叫明教。而明教是从古代波斯传进中国以后慢慢和中国一些传统信仰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宗教,一个民间宗教。但无论如何他取国号为明,这也就意味着经过99年的努力,汉人终于夺回了中原地区的政权重新掌握了自己这个民族的命运。经过16年的征讨朱元璋终于把他小时候玩的皇帝游戏变成现实,他实现了他当时一个愿望,叫什么呢?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八个字,胡虏是指蒙古人,而这个口号,我们在清朝末年又再一次听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把这个口号改了一个字,叫驱逐达虏恢复中华。朱元璋就从一个出身贫苦的从小放牛的这么一个苦孩子,在40岁那年变成了君临天下的帝王。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采取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不久各地州县官前来朝见新皇帝。朱元璋就对他们讲,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都没什么能力,像刚会飞的鸟,所以千万不能去拔它们的羽毛,就好比刚刚栽下的树你千万不能去摇它的树根,现在要休养生息。在朱元璋这种积极的推动下明朝的农业恢复得很快。中国的人民都是了不起的,历经战乱动乱以后,只要政策一允许,只要社会一稳定,恢复生产的速度都很快。同时,朱元璋还大肆诛杀功臣,在这方面朱元璋是非常残酷的。
世事难料,谁能预测到当年随朱元璋出生入死驰骋沙场一起打天下的有功之臣最终都成了他的阶下囚刀下鬼。其实纵观历史有多少功臣命丧君主之手,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已经不是新鲜之举。但朱元璋诛杀功臣仅仅是因为他权利欲望膨胀吗?还是其中另有隐情,朱元璋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要大批诛杀功臣呢?
1380年朱元璋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这个罪名当然在官方史籍上记载是擅权枉法,但恐怕是欲加之罪,处死了当时的一个宰相胡惟庸和大批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以后再也不设丞相。所以从朱元璋开始明清两代是没有丞相的,没有丞相这个官职。在这个案子里边朱元璋杀了三万多人,牵连杀掉三万多人。最后连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也受牵连,这是一个重臣啊,77岁的李善长全家被杀。接着朱元璋又在1393年杀掉了著名的开国功臣蓝玉,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大将被朱元璋封为凉国公也是个公爵。朱元璋怎么会动念头杀掉他的呢?一件很小的事情。1391年四川建昌发生叛乱朱元璋就命令蓝玉率兵前去讨伐。临行前朱元璋跟蓝玉面授机宜,朱元璋就叫蓝玉,你手下的将领先退下,蓝玉你一个留下,我有些秘密的事情要跟你讲。连说三次,朱元璋发现蓝玉的部下动都不动没有一个退下的,而蓝玉手一挥,却全退下了。朱元璋这就下决心除掉蓝玉,因为发现他手下的骄兵悍将根本不听他的。不久朱元璋将蓝玉杀死牵连的也是几万人,基本杀光了。对于朱元璋这种滥杀,连皇太子朱标也表示反对,这个皇太子进谏说,陛下杀戮过滥恐伤和气。因为过去一般还讲究天人和一,开国之初应该和和融融,你杀伐太多就影响了和气了,不是一团和气,都是杀伐之气啊。朱元璋什么话都没听,自己的太子跟他这么讲都没听。第二天朱元璋叫人拿了一大把长满刺的荆棘,这些杂草,放到地上,叫太子你给我拿起来。太子当然怕扎手了就不去拿。朱元璋就说,你怕刺不敢捡,我把这些刺给你去掉再交给你难道不好吗?我现在把这些人杀了,除掉他们让你能安安稳稳地接班坐江山难道不好吗?朱元璋就用了一个比喻来教育自己的太子。但太子是比较仁厚的,嘟嘟囔囔说了一句,哎,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下。这个话你不是骂老爹吗?有你这样的皇帝才会有这些桀骜不驯的要反叛的部下。将来我当皇帝了我的部下不会反叛我,是这个意思。气得朱元璋拎起椅子就砸这个太子,太子逃掉了。所以朱元璋的滥杀,到那个时候连太子都觉得害怕。同时朱元璋采取了非常严厉的举措打击贪官污吏。因为我们知道朱元璋是民间底层上来的,他从小受这些贪官污吏之苦,从小看到这些贪官污吏胡作非为,所以在他参加起义队伍时就暗暗下了一个决心,一旦自己当皇帝就要杀尽天下的贪官。他当了皇帝以后一点都没忘记这个事。第一他规定,只要敢贪污六十两银子的格杀勿论。六十两银子不是一笔很大的钱。但凡被他查到你贪污六十两就杀掉。其次不管你官有多高,不管你原来功劳有多大,只要你贪污超过这条线就杀头。第三,朱元璋发明了好多非常残酷的刑罚来处置贪官。
有一天朱元璋在翻阅一些要被处死的贪官的案卷时,朱元璋突然想,这些官老百姓都恨死他们了,一刀把他们砍了岂不是便宜他们了吗?应该采取挑筋断指削膝盖这样的刑罚让他们死得惨一点。就这样朱元璋还觉得不够,他发明了一个办法叫剥皮实草。现在像我老家那边,现在还经常有一种过去老人家骂人的话了,有时也不一定是骂人。比如看见小孙子实在调皮,老人家搞不懂,你这个剥皮揎草的人。揎就是鞋子里边,这个鞋揎的揎,这个最早叫剥皮实草,什么意思呢?把那些贪官拉到每个府每个州每个县的广场上,这个广场专门有个名字叫皮场庙。在那里干吗?活活剥皮,把贪官的皮给剥下来,剥下来后在这个皮里面填上稻草装上石灰放到官位旁边,后任的官员就坐在他旁边当官。警告后边的官员你不要重蹈覆辙,你要敢贪你也扒了你的皮。这种触目惊心的举措确实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的行为大为收敛。你想想这谁不怕?当官的旁边,皇帝的圣旨规定的,这个位子上出个贪官,把他的皮扒了,塞上稻草石灰就放你座位旁边,你不能把他搬走,搬走是抗旨,你只能坐着。而且朱元璋就算对自己培养的自己提拔的官员都绝不姑息。为了培养和提拔新人才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摇篮——国子监。为没有当官的年轻人提供读书上进的机会,朱元璋对这些新科进士厚爱有加经常亲自去教育他们和他们谈话要他们尽忠至公不为私利所动。
然而洪武19年朱元璋就派出了大批的进士和国子监监生到基层去查看水灾的情况,但朱元璋是派人盯着他们的哦。发现141个或者是接受宴请或者是接受银两或者是接受土特产,朱元璋下令全部砍杀。而一边在砍杀时朱元璋一边心疼地叹气啊,因为这些人是他亲手培养的。朱元璋还亲自制定了反贪污的纲领,叫《大诰》。皇帝的这个诏令专门有个文件。这个《大诰》是用近两年时间编纂的,里边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的记录。他里边讲述了对贪官的态度,办案的办法,处置的手段。下令全国广泛宣传,并且叫人把这些书里的主要部分抄录下来贴在路边显眼的地方,贴在凉亭里,让官员经常可以读一读,也让老百姓读了以后知道如果官员贪污你可以去举报他,看这些官员什么下场。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人在政举,借助自己崇高的威望以极其残酷的法律严惩贪官污吏。他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收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杀尽贪官的运动始终没减弱过,他杀尽贪官的决心始终没减弱过,但贪官从来就没有被他杀光过。他晚年临终前发出这种哀叹,说为什么我这么杀贪官还是这么多啊?早晨刚杀了一批晚上怎么又来一批?这是他晚年的哀叹。封建帝王制度是杀不尽贪官的根本原因。明朝在朱元璋的统治下出现了好多不同于前朝的状况。除了这些惩治贪官污吏,除了这些滥杀功臣这样的一些事情以外朱元璋还采取了哪些手段巩固明朝的统治,推进明朝独裁政体的发展?
上一篇:微言精解三字经--31
下一篇:微言精解三字经--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