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461613058@qq.com
手机:17050286333
电话:400 8749 119
地址:香港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16楼
发布时间:2024-12-19 16:15:07 人气:31
唐代以后的著作逐渐地增多了,其中不免也有一些不够成熟的作品,滥竽充数,如果拿这些作品来和古典医书比较起来,那就有些赶不上了,好像拿红的颜色来与紫的颜色相比、郑卫音乐与古代雅乐相比一样。这里面有正色,有杂色,有雅乐,有萎靡之音,显然是不同的。其实作者尊古之心是可以理解,但是如将宋代众多医药学家之著述都喻为“郑卫”之音,这不免过于偏激。实际上宋代亦出现不少有影响的著作,如刘翰、马志等所著《开宝重订本草》,王怀隐等所著《太平圣惠方》,唐慎微所著《证类本草》,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个人著作如严用和的《济生方》,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等都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比如讲《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它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是中医方剂学著作,全书共十卷,附指南总论三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十四门,载方七百八十八首。所收方剂均是中医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该书是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以及从事中药炮制、制剂、调剂研究工作的必读书籍之一,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中药学、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怎么能说是郑卫之音呢?
什么是郑卫之音?郑、卫是春秋时二国名。这二国的音乐都是很淫荡的。因此,后世称淫荡的音乐为郑卫音。这里讲郑卫之音是指这自唐以后渐进侵淫增多的医书,都是不正经的著述,本书还用了红紫色来说明杂色(紫色)不能与正色(红色)相比,它们看上去都是医书,表面上没什么区别,但在实际内容上,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根本就不是一个水平,差多了,故而性不近,性就是性质,不近就是远,意喻这些医书不能与类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这样的经典相提并论,水平差远了。
在这我们不妨介绍一下《圣济总录》,《圣济总录》又名《政和圣剂总录》,200卷。是宋徽宗仿宋太宗诏编《太平圣惠方》之意的产物,但《圣济总录》在编排上已较《太平圣惠方》有明显进步。如疾病分为66门,每门之下再分若干病证,就较《太平圣惠方》分1000余门清晰明了,许多疾病的归类也比较合理。其所录方剂中,丸、散、膏、丹、酒剂等明显增加,充分反映了宋代重视成药的特点。
北宋末年政府主持医家编纂,皆以宋徽宗名义颁行。政和年间(1111~1118),徽宗赵佶诏令征集当时民间及医家所献大量医方,又将内府所藏的秘方合在一起,由圣济殿御医整理汇编而成。全书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养生、杂治等,共66门,而把运气内容列于全书之首,这与宋徽宗崇信五运六气学说有关。“运气”之下还有“叙例”、“治法”等篇,相当于全书的总论部分,自“诸风”起至“神仙服饵”各门,相当于全书的各论部分。每门之中部有论说,词简义赅,总括本门,其下又分若干病证。凡病因病机、方药、炮制、服法、禁忌等均有说明。全书共收载药方约2万首,既有理论,又有经验,内容极为丰富。在理论方面,除引据《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亦注意结合当时的各家论说,并加以进一步阐述,在方药方面,以选自民间经验良方及医家秘方为主,疗效比较可靠。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时期医学发展的水平、学术思想倾向和成就。
在宋代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人称“赛仲景”的中医经方派创始人许叔微。
许叔微(1079年~1154年),宋代真州白沙人(今江苏仪征市),翰林学士,曾任徽州、杭州府学教授。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研究和活用《伤寒论》大师、中医经方派创始人,后来弃官归医,医治了大量疑难杂症,一生救人无数,享有“名医进士”的美誉,被当时的老百姓奉为神医。
少年时期的许叔微是非常幸福的,家境比较厚实,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要求十分严格。许叔微天资聪颖,聪明过人,不过几年功夫就把儒家经书背得滚瓜烂熟,10岁时就成为秀才,在当时引起轰动。不过,幸福总是太短暂,11岁时家中突遭变故,父亲染上瘟疫而亡,而母亲身体素弱,受到丧偶打击之后,悲痛过度,也于两个月中风而亡。
不到一百天,许叔微就从一个人人羡慕的骄子变成了孤儿,怎一个凄惨了得。幸亏伯父的帮助,许叔微才得以勉强度日求学。但是,他日夜思念父母,想到父母因病而早亡,于是发誓要成名医,拯救像父母一样的病人。
目标明确之后,许叔微白天学习科举的内容,晚上就苦读医书,《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的医学著作被他一一攻下,然后他又博览了《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脉经》《苏沈良方》等历代名医名著,深究医理,正本清源。同时,他还种用一切机会向名医请教,积累经验。同时,开始为周边的亲人和朋友治病,慢慢地已有医声。后来,他靠行医的收入已经可以养活自己,同时还可以反哺伯父的乡邻。他特别同情那些贫困百姓,经常不收诊费,而且免费送药,不取丝毫报酬。
在行医同时,他也没有耽误自己的前程。1112年,许叔微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此时他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举人,而且“医声”也比较响。当时,正逢当朝宰相蔡京患病,遍请京城名医都没有治好,御医调理之后也没有效果。听说举子有一名医术高超之人,于是请许叔微诊治。许叔微仔细诊断之后,只用一副药就治好了。蔡京大喜过望,要重用许叔微,当时许叔微殿试落第,但是却断然拒绝蔡京好意,他不愿意因治好病而封官。于是飘然离京。许叔微此举震惊朝野,人们对他越发钦佩。
后来,真州城中瘟疫发作,许叔微不分白天黑夜,全力救治百姓,对于无居住者,竟安排到家中住宿,亲为疗治,十有八九得以存活。在他的全力救治下,瘟疫很快得到控制,被当地百姓视为“守护神”。许叔微对《伤寒论》的研究最深,是当时公认的最懂得伤寒的大师,他对辨证施治的理论有很多新的阐述和补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伤寒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许叔微的文化水平非常高,所以特别著书传承经验,他先后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普济本事方》等伤寒著作,成为后辈学医之人必学的经典。《伤寒百证歌》,以歌诀的形式,将《伤寒论》中的方子编成100首歌,非常适合记忆。《伤寒发微论》是他学习伤寒的心得和体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伤寒九十论》则记载了相关病例的治疗情况,同时还有自己的分述和评论,类似于今天病案讨论。《普济本事方》是他最得意的伤寒著作。在这本书中,他将人体所患疾病分门别类,并收录了名方、验方和效方300多首,每首经方都附有非常详细的用法、病例和评述。该书得到了清代名医叶天士的推崇,将其视为“随身之宝”,一有空闲就反复阅读,越读越有收获。
许叔微的这些著作,到今天仍然不过时,是学习《伤寒论》最好的参考书籍和教材,通过阅读主著作,学医者学到最正宗的伤寒学问,可以少走弯路,更能防止走歪路,非常值得收藏和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