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明医贯 献可著
号医巫 派温补
分六卷 载奇术
水火论 命门入
崇五行 临证处
精审病 简方出
其全书 四方主
六八味 加减熟
逍遥丸 治郁木
风邪症 中宜补
古新用 功法孤
注译:
《医贯》的作者是明代末年的赵献可,表字养葵,浙江鄞县人(今属宁波),自号医巫闾子。他熟谙《内经》、《难经》、《伤寒论》及金元医家诸说,对《易经》、《太极图说》亦有己见,并结合医理,阐释命门与肾间水火的辨证关系。其治学推崇明医家薛己,为温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赵养葵认为先天之火为立命之本,在仙炼之为“丹”,在释传之为“灯”,在儒明之为“德”,皆是此物,一以贯之,故书名《医贯》。此书在明末清初广为流传,对后世医家李中梓、吕留良、高鼓峰、冯楚瞻、陈士铎等人影响甚大。赵氏曾行医于山西、陕西、河北等地,悬壶济世广施洪恩,人称“江湖刀圭状元”,《医贯》书中录有诸多处方及医案,深得人心。
《医贯》为医学理论性著作,是明代温补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对命门的阐释、对肾之水火的探究,丰富了明代温补学派的理论,也丰富了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内容。该书结合临床实际活用古方,辨析疑难病证的诊治,对发掘古方深义,提高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贯》共分六卷:第一卷为“玄元肤论”,论述《内经》十二官、阴阳、五行。第二卷为“主客辨疑”,论述了中风、伤寒、温病、郁病,针砭时弊。第三卷为“绛血丹书”,专门论述血证。第四卷、第五卷为“先天要论”,论常用温补方及18种病症治法。第六卷为“后天要论”,从补中益气汤、伤饮食、中暑伤暑、湿、疟、痢疾六方面阐发表了重视脾为后天之本的观点,并结合具体病证说明补脾与补肾的互动关系。《医贯》其书,属于医家个人专著。全书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围绕命门学说这个中心,重点谈肾论治,紧密结合病证说理,深入浅出。由于该书重心在医论,因此其理论价值独特是该书一大特色。
赵养葵确立了肾命门水火理论,认为命门具有主宰先天之体,流行后天之用的作用。如第一卷中“十二官论”云:“命门君主之火,乃水中之火,相依而永不相离也”。赵氏以走马灯作比喻,认为舞者、飞者、走者,中间唯一火也。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这一比喻形象而生动地说明火在人的生命现象中的重要作用。赵氏又据太极图所示十四椎处为两肾所寄,左为阴水,右为阳水,中间为命门所居之宫,即太极图之白圈,右小白窍即相火,左小黑窍为真水。此说为后世数百年命门位置长期争论之滥觞。
“相火”最早是运气学说中的一个术语。但赵养葵却将其移植到人体生理病理学说之中,认为相火是无形之火,与有形之水无对应关系,只能以桂附八味温补天真之火,六味补天真之水,方可既济。若能节饮食、节欲望,安静守正,就可使相火自伏。他的这些观点,也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赵氏在“五行论”上,以自然之五行相生、相克、相成、胜复规律,解释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指导临证的治疗原则。
中国的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可谓是“炉火纯青”,赵养葵在《医贯》一书中阐述的某些原则不同于常规的水克火、金生水、土克水、木克土,而是另辟蹊径,倡导水养火、水生金、水中补土、升木以培土等,均以保肾护脾为宗旨。他巧妙地用五行论治理论引入了命门水火的概念,升华了五行论治理论的高度,开阔了论治方法上的思路。因此,在当代中医治则研究中,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某些理论,重新审视阴阳五行理论运用范围和价值。
《医贯》在论述中无不以医案论机理、论治疗。对常见的伤寒、温病、中风、血证、水肿、消渴、中暑、郁病、二便病及五官病等30余种疾病,进行了精审病机、简约方药的论述。如血证的认识,认为血之水随火而行,故其色独红。肾中之真水干则真火炎,真火衰则真水盛,须以八味、六味从肾论治的治本之法。其选用方药以归脾汤为三经(心、脾、肝)主方;中风以补虚为治,补肝肾或补脾肺,方用六味、八味,或六君子、十全大补汤补之。反对过用搜风顺气及清气化痰之品;郁证以木郁为主要机理,用逍遥散为主方;消渴病机为肾虚,故从肾论治,方用八味丸、六味丸加减;咽喉病从肺胃肾论治,实证用荆防败毒散或防风通圣散为主方。虚证用麦味地黄汤或八味肾气丸大剂煎服,急症用独参汤。
《医贯》所载方剂60余种,但其重点是八味丸、六味丸、逍遥散、补中益气丸四大方剂的临证应用及加减变化。文中以八味丸、六味丸、补中益气汤为论题,从主治病证、方药组成、用法、到加减应用,逐一分析,并述以历代名家之言,有似吴昆《医方考》,但其论述更贴近临床实用。如用逍遥散治疗郁病,其用药机理分析紧贴病机,较丹溪之越鞠丸更为合理。
赵氏精审病机,简约方药的思路,为临证工作掌握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原则,探讨古方新用,提供很好的借鉴。
要想掌据《医贯》这部书,第一必须在基础理论方面,重点了解赵养葆对命门水火理论的阐述。特别是他根据《铜人》背部命门穴的位置,借用《易经》中卦象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此外,赵氏还依据周敦颐《太极图说》,多引阴阳八卦等内容。这类论述方法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可能有点晦涩难懂。因此阅读此书,关键是要理解赵氏命门医学理论指导临床诊治的意义。例如赵氏认为不可伤伐命门之水火,它是人生命的根本,与肾同处于有机的整体,故为先天之本,立命之根。只有理解了他的这一学说核心,才能更好地学习赵氏在临床辨证用药方面许多独特心得。
在学习《医贯》中,建议我们还应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有关肾与诸脏腑的关系,体会赵氏之论的道理所在,深化对命门的认识。赵氏对补中益气也有比较中肯的论述。他认为脾乃后天之本,必赖先天之气而行,故用升麻、柴胡升发先天之气。为了理解赵氏的理论,建议还参阅些温补学派的其它代表作,如张介宾《类经图翼》、李中梓《医宗必读》、孙一奎《医旨绪余》等。
在基础理论方面,建议重点阅读如下章节:卷一,《内经》十一官论、五行论。卷二,郁病论。卷三,血症论。卷四,八味丸、六味丸、水火论、相火龙雷论。卷六,补中益气汤论。
第二就是重要方剂的应用,该书主要有四大方剂:八味丸、六味丸、补中益气丸、逍遥丸。其中又以八味、六味为核心,旨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镇阳光”。赵氏对四大方剂中配伍理论及加减应用原则为后世方家所重视。
《医贯》一书之论述,紧紧围绕人的生命现象作文章,对先天之本的肾命,后天之本的脾胃予以关注,同时又有相应的治法方药来印证其实用价值,所以值得学者予以关注。
上述二方面内容的掌握,需要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综合分析赵氏的观点,发掘有价值的医论,从而加深我们对温补派理论的认识。诚然,《医贯》是一部很有特点但也有颇多争议的书。其文辞及逻辑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某些地方不免有欠顺畅连贯,引用文献不够准确,加之历史的局限,故而也引起后世的批评。如徐大椿《医贯砭》、何梦瑶《医确》等书,对该书命门为君火的假说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又如书中若干观点与同期医家有暗合之处。总之,我们学习这本几百年前的《医贯》,要古为今用,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就一定会推陈出新,可治百病,我想以三字一句,郎朗上囗,易于记诵的方式来传播养葵先生这一生之精要,定是个功贯春秋的好事,其功高古,罕见之孤尔,故上文曰:古新用,功法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