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 8749 119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400 8749 119
国际应急中心

邮箱:461613058@qq.com

手机:17050286333

电话:400 8749 119

地址:香港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16楼

微言精解三字经

微言精解三字经--37

发布时间:2024-08-11 16:32:12 人气:45

第三十讲: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微言诗曰:

        不耻下问孔圣人,半部论语赵相公;

        自古圣贤皆勤奋,专心读研在书中;

        悬梁刺股苦学习,囊萤映雪千古诵;

        孙康苏秦古榜样,教人读书须用功。

  在明确了学习的态度之后,开始向我们介绍几个古人苦读求学的故事,以激励后来学者的斗志,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这其中就提到了一些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成语。比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头悬梁锥刺股经常被人们作为刻苦学习的榜样而广为传诵,可对于悬梁刺股的主人公却知之甚少。那么悬梁刺股讲述的是谁的故事呢?《三字经》中所提到的这些古人的励志故事,对于今天的现代人还能否适用?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股。这里边有两个故事,头悬梁是汉代孙敬的故事,他为了刻苦学习用绳子绑住自己的头发,然后系在梁上以防瞌睡,一旦自己读书累了疲倦了,想睡觉时头这么一点头发被拉一下,一疼就被惊醒,这样就可提醒自己继续学习。《汉书》里这么讲: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强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锥刺股的故事是将战国时代著名的谋士纵横家苏秦的故事,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的韩国人,著名的纵横家,和另外一个纵横家叫张仪的齐名。当时的人怎么来形容苏秦这个人?来形容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力呢?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可见这是个什么人物?苏秦出生农家,是个农家子弟,但从小立志发奋苦学。苏秦曾很想有所作为,曾去求见周天子,但是没有门路。你一个农家子弟你想看到天子哪有那么容易呢?所以一气之下就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当时的中国分成好多国家,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很多人就在各国之间来回游动。但苏秦东奔西颠历尽千辛万苦在外边奔波了好几年却没谋得一官半职。后来钱也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怎么办?垂头丧气回家了。家里人看到苏秦什么样子呢?拖着一双破草鞋挑着一副破担子,担子里面一堆破烂货,非常狼狈地回来了。苏秦的父母就把他恶狠狠骂了一顿,你这几年不老老实实待着,你在家里干点农活也好,东跑西颠。而他的妻子看到他回来还坐在织布机上织布看都不看他一眼。苏秦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从此决定争气。他总结了自己为什么失败?为什么不能成功的道理?发现自己读书不够知识的积累不够,所以他发奋读书天天到深夜。这样连续的苦读要消耗很大的体力所以他会觉得疲倦,每当又累又困时苏秦就拿一个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这就是锥刺股。一扎大腿当然疼嘛,一疼又清醒过来就接着读下去。这样锥刺股刺了多久呢?一年多时间连续苦读,当他觉得自己的学养自己的知识有所把握时,重新离家出游。终于他凭借自己锥刺股得来的这种知识,得到了燕昭王的信任。后来苏秦一人之力使得六国达成了一个联合的盟约,并担任了纵约长,就是他一人配六国相印,他一个人担任了战国七雄里面六个国家的宰相。苏秦取得了这样的成功,当然是了不起的成就很大的一个成就。


  中国有句古话,自古寒门出英才。为什么越是家境贫寒的人学习越刻苦?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三字经》中所提到的囊萤映雪讲述的又是谁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晋朝著名的车胤。车胤从小聪颖好学,而且他知道自己的家境贫寒,经常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所以他在夏天的夜里就去捕捉萤火虫,把萤火虫装在这种透明的比较薄的丝绸做的一个口袋里面,这个囊里有一堆萤火虫在里面就会发出光亮,夜里用来照明用来读书。车胤的学识由此突飞猛进与日俱增后来成为知名的学者。现在的湖北公安县斗湖堤镇曾埠头乡还有一个遗迹叫囊萤台,这个遗迹就是用纪念车胤的。后面那个映雪讲的也是一个历史人物,还是晋朝的一个人物叫孙康。这个故事映雪,一听就知道讲的是冬天,因为只有冬天才下雪,由此可见,《三字经》的安排是非常妥当独具匠心的。那这个孙康到了冬夜,长夜漫漫,他辗转反侧睡不着,睡不着想起来读书又点不起灯,所以他刚开始时采取一个办法,就是在白天拼命地多看,到冬夜他躺在床上背诵默念,这样来读书。有一天夜里他还是睡不着,起来推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白雪皑皑,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一下子觉得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这个雪景的同时突然心里一动,为什么不能借着雪光来读书呢?所以他赶紧地返回家里取来书,映着满地大雪所反射出来的那点微弱的光开始读起来,这就是映雪的故事。“家虽贫,学不辍”,讲的是家庭虽然很贫困生活虽然很困难,但绝对不停止自己的学习。囊萤映雪,一夏一冬,可谓独具匠心。古人贫困如斯尚且能够做到,更何况是生活在当下的我们物质丰富怎么能做不到呢?但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会抱怨自己时间不够用没时间读书,那关于这个问题,《三字经》的作者又会通过什么样的故事来给我们以启迪呢?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负薪也就是背着柴火,讲的是汉朝朱买臣的故事。汉朝著名官员李密的先辈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就在隋炀帝的宫廷里面当侍卫,他是个贵族子弟。生性灵活,在值班时他很活泛。值班时东张西望摇头晃脑,被隋炀帝发现就认为这个孩子不大老实,在这儿是当侍卫的,你在这儿摇头晃脑干嘛?就免去了他的差事把他赶出宫去。李密倒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心做一人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去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在牛角上挂了一部书抓紧时间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从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而且牛角上还挂了一部书。当然觉得很奇怪了,就问你怎么那么用功啊?李密回过头来一看,发现是当朝宰相赶紧下来磕头报了自己的名字。那么这个问他,你在看什么?李密说我正好在读项羽的传记。杨素觉得这个孩子可以,所以就在那跟他进行了一番交谈,觉得这个李密非常有大志。回家以后杨素就把他那天路上踫见那个在牛角上挂书的这么一个少年的事情跟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说。杨素告诉杨玄感,我看这个叫李密的,这个少年才识才干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如果你们遇到天大的事情可以去找这个李密,要他帮忙。从那以后杨玄感就和李密交上了朋友。后来杨玄感要寻找一个谋士,当然他记得父亲的叮嘱,他跟李密也一直有交往,就把李密请来。杨玄感问李密如果要推翻隋炀帝应该采取什么样一个策略?就是李密给他定下了一个战略。李密跟他讲,要打败隋炀帝有三种办法。第一趁皇帝现在在辽东,我们就带兵北上截断他的退路,他前面是高丽后面又没有退路,不出十天军粮接济不上,那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这是上策;第二向西夺取长安抄了隋炀帝的老窝,他如果想退兵的话,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凭险坚守,这是中策;第三策,就是就近攻打洛阳,不过这是一条下策,因为第一洛阳不一定攻得下来,城池坚固,第二,洛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隋朝的军队。李密的主意是对的。问题是杨玄感他急于求成采取了第三条策略,下策,去进攻洛阳。所以杨玄感打洛阳时有很多农民都来投靠他,队伍一下扩大到十万人,连续打了几个胜仗。但隋炀帝马上派自己的大将军宇文述率领大军来进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只能退到西安去。一路被隋朝的大将追上,最后杨玄感终于被杀。杨玄感没有完全听李密的话被杀了。李密从混乱当中逃了出来,他投奔到了瓦岗军,成为瓦岗军里边一个重要人物。他自己也成为隋朝末年推翻隋朝的一支重要的力量,这就是李密的故事。李密也正是通过这种学习,利用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才能,当历史给予他某种机遇时,他挺身而出,最后在历史上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接下来《三字经》又把目光投向学习应该在人生哪个阶段开始,是从小就开始学习好呢?还是年岁大了学习也无碍?《三字经》接下来依然从历史中寻找出好多事例来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历程和学习历程之间的关系。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就是今天江浙一带的人。家里非常穷,但非常喜欢读书,无心去管理产业,对发家致富没什么兴趣,所以必须经常砍柴来维持生计,他担着柴一路边走边读书。朱买臣的妻子也跟着朱买臣去担柴,跟着他就劝他,你不要瞎唱好不好。因为古人读书读出来是吟唱吟古文的,古人读书像唱歌一样。他妻子不懂,说你穷到这个样子,背着柴,一路你穷开心什么啊?瞎唱什么啊?但朱买臣越唱越响亮实际上是越念越响亮。他妻子认为这实在是丢面子,实在是太羞耻了,所以就请求离婚。那么朱买臣就对他妻子讲,我50岁时一定富贵,你再耐心点,等我富贵以后回来报答你。他妻子非常愤怒地回答,像你这种人我看最后是要饿死在沟里,都没人给你收尸,你还富贵呢?所以他就问朱买臣要了一纸休书,离婚走了。之后朱买臣依然如此,天天去砍柴边走边读书,像唱歌一样的读书。过了几年朱买臣碰到他的妻子又嫁人了。他妻子就跟他后来的丈夫有一次去上坟时,看见朱买臣还挑着担子在那唱歌呢,看他又冷又饿的样子,就施舍点饭给他吃,朱买臣就可怜到这个份儿上。然而到了50岁,朱买臣真等来了机会,跟着一个小官去出差,朱买臣就作为一个随从跟着他,就遇见了一个同县的人,这个老乡叫严助,正好受到皇帝的宠信,就向皇帝推荐了自己的这个老乡,说这有个读书识字的很有学问的人叫朱买臣。召见以后,皇帝龙心大悦,发现了一个人才就一下任命他为会稽太守。

        朱买臣一边打柴一边读书最终学有所成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像这样一个发愤读书的成功典范,往往会在民间演绎出很多关于他的故事。而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成语“覆水难收”讲的就是这个朱买臣,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我们经常讲破镜难圆覆水难收,而覆水难收讲还是朱买臣的故事。朱买臣当初确实很贫困,他的夫人崔氏觉得过这种清苦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所以这个夫人对朱买臣的言语越来越尖刻,看到你这副寒酸样就很恼火。朱买臣有口难言只能默默忍受。有一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买臣的妻子就逼着朱买臣上山砍柴,朱买臣就上山砍柴去了。砍完了柴以后,满心以为自己打完柴能够换一些米面,能够让自己的妻子高兴。谁知道等他回家时发现他的妻子早就盘算好了,就拿出一纸休书希望朱买臣休了她。因为他已经找到了新的丈夫,那在民间传说当中这个丈夫是谁呢?是有一技之长的家道很殷实的张木匠。那朱买臣也没办法,苦苦哀求没有效果。不久后,朱买臣做了太守,那么崔氏当然知道了以后就心慌意乱,她想张木匠虽然很能干,但怎么能跟太守比呢?所以她又决定去找朱买臣,又强烈要求张木匠给她一纸休书,又想回到朱买臣身边。而崔氏蓬头垢面光着双脚来到朱买臣面前,苦苦哀求朱买臣允许自己回到朱家。这时的朱买臣没有答应她的请求也没拒绝她的请求,而是叫自己的手下端了一盆清水泼在马的面前,就告诉崔氏如果能将泼在地上的水给收回到这个盆里边,你就可以回朱家。这就是覆水难收的故事。

       “身虽劳,犹苦卓”这六个字告诉我们的是身体尽管已经非常劳累非常受苦,但依然坚持勤奋坚持努力毫不松懈。讲完了这个负薪的故事后还有一个故事叫挂角。这个故事讲的是唐代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李密。在隋末农民起义军中有一支战斗力最强的队伍瓦岗军,而这支队伍的首领就叫李密。那李密是怎样加入瓦岗军的?而《三字经》中提到的“如挂角”是一个关于他什么时候的故事?

  李密的先辈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就在隋炀帝的宫廷里面当侍卫,他是个贵族子弟。生性灵活,在值班时他很活泛。值班时东张西望摇头晃脑,被隋炀帝发现就认为这个孩子不大老实,在这儿是当侍卫的,你在这儿摇头晃脑干嘛?就免去了他的差事把他赶出宫去。李密倒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心做一人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去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在牛角上挂了一部书抓紧时间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从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而且牛角上还挂了一部书。当然觉得很奇怪了,就问你怎么那么用功啊?李密回过头来一看,发现是当朝宰相赶紧下来磕头报了自己的名字。那么这个问他,你在看什么?李密说我正好在读项羽的传记。杨素觉得这个孩子可以,所以就在那跟他进行了一番交谈,觉得这个李密非常有大志。回家以后杨素就把他那天路上踫见那个在牛角上挂书的这么一个少年的事情跟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说。杨素告诉杨玄感,我看这个叫李密的,这个少年才识才干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如果你们遇到天大的事情可以去找这个李密,要他帮忙。从那以后杨玄感就和李密交上了朋友。后来杨玄感要寻找一个谋士,当然他记得父亲的叮嘱,他跟李密也一直有交往,就把李密请来。杨玄感问李密如果要推翻隋炀帝应该采取什么样一个策略?就是李密给他定下了一个战略。李密跟他讲,要打败隋炀帝有三种办法。第一趁皇帝现在在辽东,我们就带兵北上截断他的退路,他前面是高丽后面又没有退路,不出十天军粮接济不上,那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这是上策;第二向西夺取长安抄了隋炀帝的老窝,他如果想退兵的话,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凭险坚守,这是中策;第三策,就是就近攻打洛阳,不过这是一条下策,因为第一洛阳不一定攻得下来,城池坚固,第二,洛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隋朝的军队。李密的主意是对的。问题是杨玄感他急于求成采取了第三条策略,下策,去进攻洛阳。所以杨玄感打洛阳时一,时间很多农民都来投靠他,队伍一下扩大到十万人,连续打了几个胜仗。但隋炀帝马上派自己的大将军宇文述率领大军来进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只能退到西安去。一路被隋朝的大将追上,最后杨玄感终于被杀。杨玄感没有完全听李密的话被杀了。李密从混乱当中逃了出来,他投奔到了瓦岗军,成为瓦岗军里边一个重要人物。他自己也成为隋朝末年推翻隋朝的一支重要的力量,这就是李密的故事。李密也正是通过这种学习,利用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才能,当历史给予他某种机遇时,他挺身而出,最后在历史上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接下来《三字经》又把目光投向学习应该在人生哪个阶段开始,是从小就开始学习好呢?还是年岁大了学习也无碍?《三字经》接下来依然从历史中寻找出好多事例来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历程和学习历程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 8749 119

微信咨询
国际应急中心
返回顶部
X国际应急中心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16651680333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