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461613058@qq.com
手机:17050286333
电话:400 8749 119
地址:香港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16楼
发布时间:2025-02-21 人气:49
那在这里我先讲讲泽泻这味药,泽泻,中药名。为泽泻科植物泽Alisma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主要分布区域在福建、四川等地。李梴《医学入门》谓:生汝南池泽,性能泻水。故称泽泻。水泻与泽泻同义。《毛传》作“水蔫泻”与蔫同。取义于去水的功能。《纲目》谓:禹能治水,故曰禹孙。《尔雅义疏》云:按此即今河芋头也,花、叶悉如《图经》所说,根似芋子,故本草有芒芋之名。泽芝、天鹅蛋、天秃名义同。
它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以下是泽泻的主要功效介绍:首先是利水消肿,它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有效缓解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其次是清热解毒:其寒性特质有助于清除体内热邪,改善咽喉肿痛、大便干燥等现象。其三是渗湿:对湿邪偏盛的人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能治疗膀胱湿热引起的不适。其四化浊降脂: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其五消炎抗菌:含有抗菌和抗炎成分,能减少细菌和病毒滋生,抑制炎症反应。其六泄热:适用于热淋涩痛,能清除膀胱之热,泄肾经虚火。其七健脾止泻:泽泻能够健运脾胃,缓解脾虚引起的腹泻等症状。其八抗炎镇痛:对关节炎、胃肠炎等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九保护肝脏:泽泻提取物能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这实在是一味好药。
“故五苓散用泽泻者,讵非泻肾邪乎。”讲五苓散用泽泻是用来除伤肾邪气的。“白茯苓亦伐肾邪,即所以补正耳。”讲茯苓也是除伤肾邪气的,通过祛邪达到扶正的目的。“是则八味丸之用泽泻者,非为接引诸药、泻肾邪。”讲八味丸的泽泻也不是引经药和祛除肾邪的药。这后边是泽泻的功效,“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五劳之功”,五苓散里边用了泽泻,也是泻肾邪,白茯苓也伐肾邪,这是讲邪正的关系的。
易水学派所倡导的引气血水火以归脏腑之原这一类具有中医功能调节特色的疗法,认为其中气不归原、水不归原、火不归原均与肾的元阴元阳亏虚密切相关. 治疗上强调调补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是引归法的核心。引火归原是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它见于《医贯》、《景岳全书》、《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医学心悟》、《血证论》、《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医著中。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概括了引火归原方剂配伍的特点:“当用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原。”提出两大特点:一是大量的壮水药。二是少量的引火归原药。属于这类的引火归原方剂有《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的镇阴煎、陈士铎《辨证奇闻》的引火汤、费伯雄《医醇剩义》的潜龙汤可为规范。
在临床治疗实践中,笔者有几点体会与同行探讨,也望专家指正。第一温阳和滋阴结合配伍的必要性。阳虚浮火在温阳治疗时务必配伍使用滋阴药物,因为有了滋阴潜纳之品如熟地、山萸肉、白芍、麦冬、天冬等,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猛将才可安居于下,如奔腾骏马不脱缰绳,才能达到使浮火归元的目的,这在引火汤中已有体现。阴虚火浮者治疗需要加用少量补阳药物,因为肾水需要阳气少火的升腾才可上济克制心火、平息肝火等上焦之火,我们并不需要像金匮肾气丸那样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用附桂峻烈之品而使方剂之性变为温阳,而只需加用少量巴戟天、肉苁蓉、桑寄生等温和柔润之品1-2味,效果比单纯应用滋阴药物更为理想,这也是我在临床中的体会,请同行和专家借鉴雅正。
第二莫忘厚土敛火。厚土敛火的提法首见于尤在径《静香楼医案》:“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火升齿蛆,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积久之沉寒也。此当温补中气,体土厚而火自敛”。所谓腹内积久之沉寒,皆由脾胃阳虚所致,胸中聚集之残火,亦因土伤而起。因为肾与脾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木,后天之本的脾要靠先天之木的肾来抚育,先天之本的肾要靠后天之木的脾来供养,二者相互依赖而存在且相互化生。正因为命火生脾土,命火衰微,脾阳必弱,故肾阳虚亏证的病机大都包含着太阴脾脏虚寒在内,脾虚不运、阴津不能上达,心火易亢,且升清降浊失常,浊气郁滞而发热。也正因此,《伤寒论》中的温壮肾阳的主方四逆汤也能温壮脾阳,它不仅是少阴病的主方,在太阴病中也明确地指出:“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尤氏之说概指此言。而肾阴虚也往往伴有脾胃阴虚,亦可导致内热。《薛氏医案、明医杂著、医论》中说。“一肺脾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旺也。”。中土不足有脾胃阳虚和脾胃阴虚之不同,故厚土之法又有甘温以助脾胃之阳,甘温以助脾胃之阳,如理中、四君之类;甘淡以补脾阴,甘凉以补胃阴之别,如扁豆、山药、玉竹之属,甘凉以补胃阴,以益胃汤为代表。第三肾阳微虚者亦有浮火。阳虚浮火的涵义一般指肾阳严重的虚亏才会出现,但我在临床上发现,许多肾阳微虚甚至有一些只是有阳虚体质倾向的患者同样也会火不归元有而生浮火,表现出失眠、咽喉痛、口疮、痤疮等症状。这样的患者治疗时不必用附子、但可以用肉桂微量和干姜、巴戟天等配伍其他相关药物以温阳潜纳浮火。我们不能拘泥于戴阳和格阳之类危重证候。
上一篇:《微言医贯三字经》14
下一篇:《微言医贯三字经》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