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 8749 119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400 8749 119
国际应急中心

邮箱:461613058@qq.com

手机:17050286333

电话:400 8749 119

地址:香港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16楼

微言医贯三字经

《微言医贯三字经》19

发布时间:2025-02-22 人气:33

第十九章:
人火者     湿伏之
相火者     火逐之
寄肝肾     君应识
五六启     热灭息
同气求     地黄医
桂附补     当修习
洊雷震     养正气
明此义     自伏矣
复安静     不易疾
今人多     存思疑
阳在下     温五内
阴在上     洒天一
炙涌泉     生津起

注译:

     “火有人火,有相火”,火也要分人火和相火,那么什么是人火?“人火者,所谓燎原之火也。遇草而 (ruò),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人火就是燎原之火,一点火就着了,你可以看得见的,这就是燎原之火。这种火遇草就容易烧起来,遇到树木,它就烧得更旺,这种火可以用湿来治它,可以用水来灭它。“湿伏”也可以理解成这个火藏在水里边。我们打个比方,一锅水,烧开它,其实火就变成了水的温度了,也可以叫成湿伏,就是伏在了湿里边,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湿可以让它火势减少,这样理解更合适一些,可以用水把它灭掉。可以直折,也就是直接就用火扑灭它,那么在人体内如果是有了这类病,用什么药?用黄连,治的就是这种火,我们能够看得见的这一种人火。

        这是一篇比较难理解的文章。这就像我们前面讲的乾水跟坤水一样,不是你给它浇水就能活的,如果底下把营养和水给足了,它就能活了,但是如果下面弄不好,我们上面给它多少水也没有用的。所以说当我们知道先天后天的关系之后,着眼点就不同了。

       “相火者,龙火也,雷火也”,狭义的相火是指肝肾火,统称为“龙雷之火”或“雷龙之火”。若再细分,则肝火为雷火,因肝于后天八卦配震卦,震为雷;肾火为龙火,因肾为水脏,龙为水中之物,所谓龙潜渊中。至于是否属病态,关键还得看此火有否妄动而离位。震为雷,亦为动;龙性暴烈,易动难驯,因此,相火妄动常指这两者。

       我们常说的“相火以位”或“阳欲守位”,多指龙火(命火)宜潜,但龙腾九天常伴雷动九霄,两者往往同时发难,因此一般不会刻意截然分开而论。

       对于龙火,火神派的开山祖师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有深刻认识,主要引坎卦为解:“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诸书称为真阳。真阳二字,各处讲解字眼不同,恐初学看书,一时领悟不到,以致认症不清,今将各处字眼搜出,以便参究。真阳二字,一名相火,一名命门火,一名龙雷火,一名无根火,一名阴火,一名虚火。”

       雷火好像能理解了,就好像雷电,看到的闪电,闪电是可以把树木点着的,都可以把人烧伤的。这种雷火有什么特点?“得湿则焫,遇水则燔”,焫其实跟 是一个意思,念的也是同一个音,得湿也就容易出现热,遇水以后它就更旺,这个火就更厉害,所以只有雨水越厉害,雷电才越厉害,它们是相伴出现的。“不知其性,而以水折之,以湿攻之,适足以光焰烛天”,如果遇到这种火,用水、用湿来治它,它只能更旺。“物穷方止矣”,就是把所有烧光为止。“识其性者”,知道这种火的本性,“以火逐之”,这种火怎么治?用火就把它治了,不能用水治,就像我们油要着火了以后,你不能用水,当然也不能用火,我们是用土,用土把它给盖上,或者用泡沫把它给隔离了,让氧气跟油分离,它就不燃烧了。你看海上油船泄漏了,必须得喷泡沫,空气和油隔离开来,以前没有这技术。像这种火,它指的是自然界的这种龙雷之火,只能用热的办法来处理它。“则焰灼自消”,也就是你用火攻,它就下去了。“炎光扑灭”,用火来制,用中药就用热药。“古书泻火之法,意盖如此”,古人去火的办法,遇到这种龙雷之火,就应该用热药来处理,咱们前边经常会遇到这种病人,发烧怎么都不去,用上附子、肉桂很快烧就退了,指的就是这种龙雷之火。

       “今人率以黄柏治相火,殊不知此相火者,寄于肝肾之间。此乃水中之火,龙雷之火也”,人体内的相火就是龙雷之火。“若用黄柏苦寒之药,又是水灭湿伏,龙雷之火愈发矣。龙雷之火,每当浓阴骤雨之时,火焰愈炽。或烧毁房屋,或击碎木石,其势诚不可抗。惟太阳一照,火自消灭”,这种火只有太阳能解决它,乌云给它照没了,这种火就没了。那么在我们临床上有没有这种火?确实有,我们用了桂附它就下去了。实际上这种火在我们临床上非常常见,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火,为什么用激素?为什么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就是大热药,反而用上热药以后,热就退下去了,所以这就是用热药除热的西医学的例证。我们在临床上用桂附很多,这里边用八味丸,李东垣还用补中益气汤,这都是用甘温药来除热的办法。“惟太阳一照,火自消灭。此得水则炽,得火则灭之一验也”。“又问:龙雷何以五六月而启发”,雷为什么在五六月发?到九十月就不打雷了,也没闪电了。“盖冬时,阳气在水土之下”,也就是冬天的时候,阳气就跑到地里边去了,它不在外边。“龙雷就其火气而居于下”,也就是这种相火、龙雷之火,它就随着阳气的潜藏而下去了,它就是跟着阳气走的火。“夏时,阴气在下”,夏天阴气在下边,“龙雷不能安其身而出于上”,就是下边凉,地下冷,它不能在底下住着,因为龙雷之火需要热养着它。“明于此义,故惟八味丸桂附与相火同气”,桂附是热药,相火是热,它们都是热性的,刚才说龙雷之火必须火灭,那么相火就必须用热药来灭它,因为它们是同气,同一性质。“直入肾中,据其窟宅而招之”,就是桂附进入到肾中以后,相当于阳气潜藏在水土之中,这时候相火就被招回来了,这是同气相求。

        我们讲到“同气相求”的时候,往往会陷入思维的矛盾当中,在讲物理的时候,讲的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怎么又来了一个同气相求呢?自然界就是这两种状态,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至少15年,我就琢磨不明白,到底是“同性相斥”还是“同气相求”?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如果都是相斥的话,所有的东西就都分散了,都弥漫成一个样子,就不会有一个一个的个体了,也不会有一群一群的群落了。所以后来我就明白了,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这样的一个特性,“同气相求”是求什么呢?是求生存、求发展。比如本来国家在内战,这时候外国人打过来了,马上内战停止,共同敌外,这就是求生存、求发展。“同性相斥”,相斥就是求独立的,要表现出我自己来,所以这两个同性相斥。同性相斥和同气相求是两种结果。简单的物理现象里面,电、磁同性是相斥的,但是化学里边是相似相溶的,不相似就不能相溶,必然对立,水油就不能相溶,它就是对立的。但是油跟油就容易相溶,这就和同气相求又是一样的。那么能相求、融在一起,它就变大了。

同气相求,也就是相火必须跟阳气在一起,它才能够安稳,这就叫同气相求。“相火安得不引之而归原”,我用了桂附以后,把里边的阳气给补足了,这个相火就给招回来了,所以说引之而归原,就让它回到肾里边来了。“即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没有相火是不能够生存的,没有阳气是不能生存的。“世人皆曰降火,而予独以地黄滋养水中之火”,他强调了,我们大多数都是用降火的办法,一看火上去了,我们要怎么把它降下来?他说:“予独以地黄滋养水中之火”,这就又说明什么?熟地怎么用都不伤阳,它还补水中之火,你就知道熟地有多好了。你们看张景岳的书的时候,张景岳为什么那么善用熟地,他的别名就叫张熟地,就是说他特别善于用熟地,就像张锡纯善用石膏,叫张石膏一样,他们对这药的理解非常深入。地黄它能够滋养水中之火,既能补阴又能补阳,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药。

       “世人皆曰灭火,而予独以桂附温补天真之火”,别人都是去灭火,我用桂附,通过温补引相火归原,来温补天真之火。一个是针对的阴虚之火,一个是针对的是阳虚之火,这是非常分明的,最后就是两张方子。“千载不明之论,予独表而出之”,就是从古至今,这个事情没有讲明白,我把这个讲出来了,你们这些高明的人评一评,我(赵献可)讲得对不对。

      “震本坤体”,震是震卦,以坤为本体。“阳自外来交之,有动乎情欲之象”,阳气自外入阴,象征人的情欲欲动。“是以圣人于卦中,凡涉乎震体者,取义尤严”,因此,圣人遇到涉及震卦者,尤其在意。“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遇到雷震这个卦象的时候,要以敬畏心来修身,修养自己。“在复,则曰先王以至日闭关,欲其复之静也”,复是复卦,遇到这种卦象的时候,先王在冬至夏至日就要闭关静养了。“在随,则曰向晦入晏,意欲其居之安也”,这又是一卦,遇到随卦,就像是傍晚了,应该好好休息了。“在颐,则曰慎言语,节饮食,欲其养之正也”,颐又是一卦,遇到颐卦时,就要少说话,节制饮食少吃饭,这样就可以养护正气。“明乎此义,而相火不药自伏矣”,明白这些道理,相火妄动就会“不药自伏”。
        使相火“不药自伏”,实际就是以恐惧修行,也就是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别胡乱地消耗自己,别莽撞,小心谨慎。“复之静”,还要保持安静,然后是居安,居住要很安逸。然后“慎言语,节饮食”,只要你做到谨慎、安静、安居、慎言语,尤其是不伤害别人的话,不惹祸,然后节饮食,少吃饭,这样的话,相火内伏就不容易引起疾病。
       现在不少人对补火何以能引火归源之理或存思疑。笔者觉得,此理近乎于大家所熟悉的引力问题。我们都知道,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所具的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相互间的距离有关。
       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引力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质量小的天体都绕着质量大的天体做有规律的天体运动,就如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
      火之本性炎上、外散,一般而言,人体上部、外部的阳气更多,对下部、内部的阳气本就容易形成一个引力态势。如果阳虚于下或内,这种引力优势就更明显了,于是虚阳易受上部、外部阳气之引而上浮或外越,形成内真寒、外假热或下真寒、上假热的阳虚阳浮证。借卦而喻,就如由上卦、外卦乾阳,下卦、内卦坤阴所组合的否卦之象,这就是“水寒而龙起”。
      当然也可以因果相反,因龙(火)起而水寒。因此,补肾火就类似增加下部、内部的阳气质量,以增强其与上部、外部阳气抗衡或牵引的力量。甚至肾阳(龙火)充沛的情况下还可形成自身的引力优势,使上部、外部之阳下沉、内蕴,而成上阴下阳之泰,这就是引火归源了。

       此时人体之阳在下,阳主升,则能温五脏、煦六腑,蒸津于上;阴在上,阴主降,则能甘霖遍洒于身。阴阳两者不但能发挥自身最大的功用,且可相互为用,阴阳上下之气交则为泰,泰则通,通则安。

      譬如艾灸涌泉能引火归源,很多人就难以理解,明明是增加了人体的总热量,何以反能治疗一些有上热或兴奋症状如高血压、口疮、失眠、焦躁等病症?《灵枢·本输》云:“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该穴为人身诸穴之最下,足少阴为肾经,主水,五行中水居最下,此犹天一之水由至下涌出。若此穴得温,人体至阴之位得阳而充,阳充则引力增,上部之阳被引就下而归源。火一归源,犹如地下之水泉被蒸动,则肾经之气如源泉之水,涌出而灌注周身,气行则水行,真正地做到了水津四布。
       所以艾灸涌泉常能让人产生满口甘津,此人体水泉上涌之兆,亦是火降水升,上下交泰之佳征。由此,善用姜桂附者一般用量偏大就容易理解了。一者,“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依中药升降浮沉之理,量大则沉,沉则保证所补之阳能归于下而不上浮,去助纣为虐更增浮阳;二是减少上下内外阳气因质量胜负问题带来的引力拉锯战,速战速决,以免生变,尤其在危重证时更当如是。道理是对的,但桂附均属霸道之品,附子更有毒性,用量一大,经验不足的医者多心中惴惴。

       现代名老中医李可的经验与火神派临床实践的一些内容在今日医界影响日渐,碰到阳虚阳浮之证,不少医者明知温阳法好用却往往因经验问题而却步,这应当予以修正。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 8749 119

微信咨询
国际应急中心
返回顶部
X国际应急中心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16651680333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