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 8749 119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400 8749 119
国际应急中心

邮箱:461613058@qq.com

手机:17050286333

电话:400 8749 119

地址:香港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16楼

微言医贯三字经

《微言医贯三字经》26

发布时间:2025-03-01 人气:33

第二十六章:
肾藏精     治目主
元华曰     瞳仁露
神膏者     胆中出
泪润眼     三焦母
五轮学     此论述
大眦赤     心火注
小眦红     命门怒
两拱默     则宁处
其构造     载清楚
阴内夺     䀮䀮目
此补肾     叔微书
东垣云     海藏抒
秘要论     肾元故
白内障     怎别区
培先天     此乃初
累积药     久可复
忌凉之     否拙苦   
葵曰此     重脾土
善五行     终益目
益火原     壮水主
强先天     肝亦顾
目之窍     病自除
  

注译:
     “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五脏六腑的精气都输送到眼睛,都是给它提供精气。“肾藏精,故治目者,以肾为主”,因为在五脏里边肾是藏精的,所以治眼睛就要以肾为主。“目虽肝之窍,子母相生,肾肝同一治也”,治疗的时候是肝肾同治。

       华元化就是华佗。“目形类丸”,目圆的像丸子一样。“瞳神居中而前”,瞳神就是指瞳孔。“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晦西北也”,日月在东边开始亮,到西边天就黑了,他就打了一个比方,说瞳仁在人体内就像日月这么重要。“有神膏、神水、神光、真气、真血、真精,此滋目之源液也”,眼睛要想好,有这么多的东西,才能够有一个好的功能。“神膏者,目内包涵膏液”,眼里边有比较稠的一种膏液透明的,应该指的是玻璃体。“此膏由胆中渗润精汁”,膏是胆里边产生的,这是古人的一个说法。“积而成者,能涵养瞳神”,眼睛就能看的比较好。“衰则有损”,如果是不足,瞳神就不好了。“神水者,由三焦而发源”,神水是由三焦来的,“先天真一之气所化,目上润泽之水是也”,使眼睛保持湿润的这个东西,是指泪液。

       水衰则有火胜燥暴之患,水竭则有目轮大小之疾。耗涩,则有昏眇之危。亏者多,盈者少,是以世无全精之目”,真水虚弱就会导致火热干燥一类的疾病;真水耗竭则会导致瞳孔或大或小的变化;真水耗损则会出现视物不清;真水往往是亏虚者多、充盈者少,因此世上没有视觉完好的人。“神光者,原于命门,通于胆,发于心火之用事也。火衰则有昏瞑之患,火炎则有焚燥之殃”,神光是指人的视觉功能,其本也自命门,命门真火通过胆以心火的形式发挥作用。“虽有两心而无正轮”,两心指五脏之心和七节之旁的小心(命门),但在眼上没有正轮。在眼科里边有一个五轮学说,眼睑为脾轮、白睛为肺轮、虹膜为肝轮、瞳孔为肾轮,唯独心没有对应的圆轮。那么两心在眼上对应的位置在哪里呢?“心君主也,通于大眦”,大眦就是大眼角,是心对应的位置。“故大眦赤者,实火也”,只要大眼角发红就是心脏实火。“命门为小心,小心相火也,代君行令,通于小眦”,小眦,就是外眼角,跟命门是相关的,它是代君行令。“故小眦赤者,虚火也”,外眦红是命门虚火,怒之火也。“若君主拱默,则相火自然清宁矣”,什么叫君主拱默?也就是不折腾的意思,它保持安静,相火自然就清宁,它就没事,两相安处是也。“真血者,即肝中升运,滋目注络之血也”,真血者就是肝血。“此血非比肌肉间易行之血,即天一所主之水,故谓之真也”,这个肝血和肌肉里边流的血还不一样。

      真气者,即目之经络中往来生用之气”,真气是经络里边能够发挥作用的气。“乃先天真一发生之元阳也”,真气指的元阳。“真精者,乃先天元气所化精汁,起于肾,施于胆,而后及瞳神也。凡此数者,一有损,目则病矣。大概目圆而长,外有坚壳数重,中有清脆肉,包黑稠神膏一函,膏外则白稠神水,水以滋膏,水外则皆血,血以滋水”,这是讲的眼睛的很粗略的一个解剖。“膏中一点黑莹,是肾胆所聚之精华。惟此一点,烛照鉴视,空阔无穷者,是曰水轮”,这个“膏中一点黑莹”也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也没办法去考证。“烛照鉴视”,水轮实际上是瞳仁,就是瞳孔。“内应于肾,北方壬癸亥子水也。五轮之中,惟瞳神乃照”,在五轮之中瞳神是看东西的。“水耶、气耶、血耶、膏耶,曰:非气、非血、非水、非膏,乃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阴阳之妙蕴,水火之精华。血养水,水养膏,膏护瞳神。气为运用,神即维持,喻以日月,理实同之。”这一段前面讲的这些真水、真气、真血、真膏,所有的这些都是维持眼功能的,这就是讲这么个理。我觉得总体上是正确的,细节上不一定正确。“喻以日月,理实同之”,眼睛和日月相比在理上是一样的。这是《黄帝内经》里边有的,“男子右目不如左目精华,女子左目不如右目光彩,此皆各得其阴阳气血之正也”,这个也是古人的一种解释,到底是什么道理不知道。是男子右眼不如左眼好,男的一般右眼没有左眼亮,女子右眼比左眼好,我不知道你们注意过没有,我是问过一部分人,好似是这个规律,这个也是古人的一种解释。总之,上面对眼的构造与对应之原理,书中之记载倒也算记载清楚了。

       许学士,是许叔微,是一个医家。“经曰: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黄帝内经》里边在讲十二经脉疾病的时候,只要发生变动,他会出现哪些病呢?“是动则病,坐而欲起”,如果他有病了,他坐在那,坐不住老想起来。“目如䀮䀮无所见”,就是看不清。“又曰:少阴所谓起则目䀮䀮无所见者,阴内夺,故目䀮䀮无所见也”,这就是一个解释,阴内夺导致的,“此盖房劳目昏也”,他把这个归于是房劳过度。“左肾阴虚,益阴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右肾阳虚,补肾丸、八味地黄丸”,就用补肾丸和八味地黄丸,只要是眼睛看不清了,就是肾虚导致的,如果是阳虚用八味地黄丸,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这是许慎微是这么讲的,上为了押韵,用了书字。当然,我们知道古人说什么,基本上都是从书上知道的,以书字,也是客观事实,概古时传今,只能以文字形容。
       “东垣云”,李东垣说,“能远视不能近视者,阳有余,阴气不足也”,能远视不能近视,就是花眼了。花眼就是阳有余,阴气不足,所以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容易出现眼花。王海藏说:“目能远视,责其有火”,之所以能看得远,是因为火旺,这是说阳有余。“不能近视,责其无水。《秘要》云:阴精不足,阳光有余”,还是一个意思。两位医家讲的都是一个意思。老花眼都是阴精不足导致的。“病于水者,故光华发见散乱,而不能收敛近视,治之在心肾”,看东西看不清,不能够看近的从心肾来调理。“心肾平,则水火调而阴阳和”,调心肾就是调水火、调阴阳。“夫水之所化为血,在身为津液,在目为膏汁。若贪淫恣欲,饥饱失节,形脉劳甚,过于悲泣,能斫耗阴精。阴精亏则阳火盛,火性炎而发见,阴精不能制伏挽回,故越于外而远照,反不能近之而视也”,其实古人好多解释也仅仅是一个解释,不一定是其真正的机制。王海藏认为能远视是有火,不能近视是无水。治之当如何?“壮水之主,以镇阳光”,能远视不能近视就补阴精,具体用就是这么用。“东垣云:能近视不能远视,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也。海藏云:目能近视,责其有水”,眼睛能够看,说明水足,不能远视,说明无火,都还一样。“《秘要》云:此证非谓禀成近窥之病,乃平昔无病,素能远视,而忽然不能者也,盖阳不足,阴有余”,跟刚才这个道理都还是一样。“病于火者,故光华不能发越于外,而畏敛近视耳,治之在胆肾”,他的意思是有火的病在胆肾,你就从这儿治就行了。“胆肾足则木火通明,神气宣畅,而精光远达矣”,就是可以看远了。“夫火之所用为气,在身为威仪,在目为神光。若纵恣色欲,丧其元阳,元阳既惫,则云霾阴翳”,胆肾足了,视力就好了,如果“火之所用为气”,火在人体内是以气的形式在发挥作用,在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威仪,就是人看着很精神,在目为神光,眼睛非常灵活。“若纵恣色欲”,容易损伤元阳,就会出现云霾阴翳,看东西前面有雾,雾蒙蒙的,就是轻度的白内障,阴翳挡上了就是比较严重的白内障了。“肾中之阴水,仅足以回光自照耳,焉能健运精汁,以滋于胆,而使水中之火,远布于空中耶!治之当何如?益火之原,以消阴翳”,遇到这种由于元阳不足的情况,就用益火之原的办法来消除,那就是用肾气丸。“以上之证,皆阴弱不能配阳”,实际上是阴虚为本,阴阳都不足,俱不离肾元之故。

       那么内障、外障怎么鉴别?“内障之病,其病无眵泪”,没有眼眵,这是内障眼病,没有痛痒,眼睛也不疼也不痒,没有怕光,也没有紧涩。总而言之,眼睛除了看不清,哪也不难受,也不痒,也不疼,也没这个眼眵。“初但昏如雾露中行”,这是白内障轻症,渐空中有花,逐渐的眼睛就花了,开始有了一小片一小片的,逐渐就暗了,觉得外边都不亮。“物成二体”,看东西可能就花了,成了双影了,复视了。“久则光不收,遂为废疾”,看不到了,光不收,实际上就是失明。“患者皆宜培养先天根本,乘其初时而治之”,白内障早期,就赶紧要补肾,刚刚开始就治。“况此病最难疗,服药必积岁月”,这病非常难治,也就是一定要成年累月地吃药,可别指望吃几天就好了,这就是要“累积药,久才复”。“绝酒色淫欲,毋饥饱劳役,驱七情五贼,庶几有效”,要把不良的因素都去掉,可能还会有点效。“不然必废,终不复也”,如果不注意,必然就会看不见了。“世不知此,如曰:目昏无伤。略不经意及病成,医亦不识,直曰:热致。竟用凉药。殊不知凉药伤胃,况凉为秋为金,肝为春为木,又伤肝矣。往往致废而后已,病者不悟药之过,诿之曰:命也。医者亦不自悟,而曰:病拙,悲夫!”这段是说,现在人们不知道这个事,略不经意病成,因为整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出现问题了就说是由于热导致的,就用凉药,用凉药伤胃实际上就伤了后天之本了。温、热、凉、寒,这就是生、长、收、藏,春、夏、秋、冬,这个凉是秋天的气候,与金是相对应的,肝是为春为木,你用这个凉药伤了胃了,同时又伤了肝,金克木,这是从五行上这么讲,又伤了肝,“往往致废而后已”,是越来越糟糕。“病者不悟药之过”,病人不知道也就认命了。医者也不自悟,说这病厉害,病拙就是不好治。这段就是强调不要用凉寒。

       上面这段就是《黄帝内经》里边的,不过是赵献可想起来某几句,就把它们罗列在一起的。前面讲的饮食、劳逸、损伤脾胃,是李东垣的观点。“天明则日月不明”,是指的雾露状态,雾霾天气看不到日月,也就是这些邪害空窍,指的雾霾弥漫在空中的时候,你什么也看不见,在人体就会出现耳目不明,就看不清。“夫五脏六腑之精,皆禀受于脾土,而上贯于目”,五脏六腑后天的补充都是靠脾胃的,然后影响到目。“此‘精’字,乃饮食所化之精,非天一之元精也”,人体内有两种,一种先天之精,随身带来,基因里边决定的,你看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有先天性白内障,后天再足也没有用,所以元精、后天饮食所化之精合起来才行。“脾者”,太阴就是阴气最盛,是诸阴之首。“目者,血气之宗也”,宗是什么意思?比如祖宗,都说根上才是宗,其实宗就是一个流派,祖才是那个头,宗是向下传,然后才有宗派,才有分支。如果目者是血气之根就错了,应当为目是血气化生的。“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脾虚也会使目生病。“况胃气下陷于肾肝,名曰重强”,这是李东垣书里边讲的,重强就是胃气下陷于肝肾。“相火挟心火而妄行,百脉沸腾,血脉逆上而目病矣”,实际上就是虚火,心火和相火都会影响到眼睛生病。“若两目暗昏,四肢不怠者,用东垣益气聪明汤”,如果是两目昏暗,看东西不清楚,四肢不怠,说明他还有力气,单纯的看不清,就用益气聪明汤。“若两目紧小、羞明畏日者”,如果两目紧小,眼裂变小,眼睛老眯缝着,羞明怕光,怕光就得眯缝着眼,甚至是闭上眼睛。“或视物无力”,视觉疲劳,看一会儿就累,“肢体倦怠”,这个是一派气虚的症状,手足麻木,这都是“脾肺气虚,不能上行”,用神效黄芪汤来治疗,“若病后,或日晡,或灯下不能视者”,如果生病以后,或者在日晡傍晚,或者在灯下,这是什么?这是夜盲,生病以后出现夜盲,“阳虚下陷也。用决明夜光丸,或升麻镇阴汤。

“张子和云:目不因火则不病”,他在强调这个火邪在生病当中的巨大的作用。“白轮病赤,火乘肺也”,白轮指的白眼球,它有病,中医认为是肺火。“肉轮赤肿”,眼睑红肿是脾火。“黑水神光被翳”,被翳就是有一层翳膜在上面,实际上指的是瞳仁里边有一膜,这是角膜混浊,角膜浑浊是火盛肝郁乘脾,就是肝脾的病变。“赤脉贯目,火自甚也”,从眼角往中间,长血管就是胬肉攀睛。“能治火者,一句可了”,只要你善于治火就好了。赵献可说:“但子和一味寒凉治火,余独补水以配火,亦一句可了”,也就是张子和讲的一派寒凉,把火都去掉就能治眼病。赵献可就说我只需要用补水的办法配火,把火跟阴阳匹配了、平衡了,火就没了,也是一句可了。一个是从扶正,一个是从祛邪,这两个实际上应该合起来去治。赵献可主要是强调的肾。“至于六淫七情错杂诸证,详倪仲贤《原机启微》”,这也是一本眼科的书,说“此书甚好,而薛立斋又为之参补,深明壮水之主,益火之原,甚有益于治目者也”,倪仲贤他这个里边,把六淫七情各种病导致的眼病讲得很好,所以薛立斋对他评价是很好的,薛立斋又有补充,壮水之主,益火之原。这就是赵献可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这就是《先天要论,如此俱会达到肾肝同治同益的效果,目为肝之窍,肾益肝好发之目窍,则眼病自除也。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 8749 119

微信咨询
国际应急中心
返回顶部
X国际应急中心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16651680333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